近年来,包括微短剧在内的中国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在海外刮起强劲“中国风”。
3月2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中国微短剧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可以印证中国文化“新三样”的独特魅力。2024年,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Steam平台上架超过1600款国产游戏,同比增长约45%;《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 海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已超43亿元。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庆余年(第二季)》成为迪士尼旗下主流媒体平台有史以来播出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在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引发热议;《黑神话:悟空》全球圈粉,《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登顶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下载榜单;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 已上线 6000 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覆盖多种语言。2024 年,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185.57 亿美元,Steam 平台上架超过1600 款国产游戏,同比增长约45%;《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已超43 亿元。这些数据彰显出中国文化 “新三样” 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文化“新三样” 之所以能在海外取得成功,离不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内容创作上,它们题材日益多元,制作愈发精良。比如微短剧,文旅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传承传统文化经典之美,近期上线的《家里家外》以川人川语演绎市井烟火,让海外观众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生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网文出海在题材、从业者、覆盖市场等方面更加多元,质量也朝着精品化迈进。中国网剧出海则从单纯的“输出作品”转变为“输出制作能力”,爱奇艺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本地公司、办事处,其国际版支持12种语言的用户界面和字幕,至今已向全球超190 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华语影视作品超8000集。
新技术也为文化“新三样” 出海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AI技术辅助下,网剧和网文的翻译水平及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起点国际”新增出海AI翻译作品超 2000部,同比增长20倍。AI还能助力编剧创作,通过学习所在国文化,使作品更贴合当地受众需求。在游戏领域,生成式AI技术与剧情设计、交互玩法的结合,有望带来颠覆性创新,米哈游在卡通渲染技术、云游戏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申请数百项专利,在3D 渲染引擎上实现程序化内容生产。
当然,在文化“新三样”出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理解偏差;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持续提升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优势地位,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挑战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在内容创作中融入普适性的价值观念,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被世界理解和接受。同时,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内容创新的投入,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创新赋能“新三样”,打造文化中国“强磁场”。建设文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做大做强中国文化“新三样”,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迈向文化强国,还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通过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这些新颖的载体,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未来,期待文化“新三样”继续乘风破浪,在海外市场创造更多辉煌,让文化中国的美名在全球更加响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