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烧纸祭祀导致火灾:思念不是“一烧了之”

2025年04月02日18:36

来源:大河网

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没想到祈福未成酿祸端,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烧毁、2辆烧损,无人员伤亡。4月1日,记者从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获悉,目前,嫌疑人张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清明时节的晚风,本应携着绵绵思念拂过人间,却在铁皮围挡的阴影下化作一场猝不及防的劫难。纸灰裹着未熄的火星悄然飘落,短短二十分钟,烈焰从草丛中暴起,顺着风势舔舐车身,九辆机动车在爆裂声中化为焦骸。这场因烧纸引发的火灾,将传统祭祀与现代城市安全的矛盾赤裸裸地暴露——当纸钱燃烧的“侥幸”与公共环境的“不可”正面交锋,祭祀习俗便成了文明进程中的一把双刃剑。

监控画面里,张某焚烧纸钱的动作熟练。每月初一十五固定出现在围挡外的身影,暴露出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式:前七次平安无事,就成了第八次继续冒险的底气。这种“经验主义”的危险逻辑,像极了把烟头随手抛向草丛的司机、把电瓶车推进楼道的住户。人们总以为“小心点就没事”,却选择性忘记火星从不认“经验”。那些未被浇灭的纸灰、铁皮围挡下30厘米的缝隙、两米外干枯的野草,在春风里默默编织成一张火网,只等某个瞬间收拢。

铁皮围挡外跳动的火焰,本应承载对先人的追思,却演变成一场现代都市里的危机。燃烧的纸钱没能穿越阴阳,反而灼伤了现实世界的秩序。时至今日仍有人坚持“必须烧纸钱才有诚意”,这种对形式的偏执,早已背离了祭祀的本意。当磕头必须响到邻里听见,纸钱必须多到需要消防车戒备,所谓的传统不过是披着文化外衣的虚荣竞赛。

城市文明的底线,需要法律与教育的双重护航。一方面,需完善祭祀安全法规,对违规行为明确追责;另一方面,社区可通过公益讲座、模拟演练,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唯有让规则“长牙”、让观念“入心”,方能避免下一个“张某”在灰烬中付出代价。

焦黑的车架终将被拖走,但这场火应该烧醒更多装睡的人。或许我们该重拾祭祀最本真的模样。《礼记》说“祭如在”,强调的是心意而非形式。当智能手机能永久保存亲人笑容,当电子蜡烛可以365天长明,这些没有灰烬与火星的纪念,何尝不能抵达思念的彼岸?坚守传统的正确姿势不该是对着危险仪式照本宣科,而是让记忆以更安全的方式生长。毕竟,先人若有知,定不愿见祈福的火星燎伤了子孙的现世安稳。(黑龙江大学 张博)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