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安徽、贵州、湖南、新疆、河南等地的热门景点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外出赏景观剧、品尝美味、体验民俗,感受春日好时光。我国多地迎来以“春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热潮。
清明时节,踏青赏春正当时。这个清明假期,从温暖湿润的南方到寒意渐退的中部,一处处山谷中、一片片苗圃里,一朵朵鲜花正在竞相绽放。它们点亮暮春时节的美丽心情,吸引着人们来赏花踏青。人们徜徉其间,赏花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乐享假日时光。
“假日出行”人气旺。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出行旅游成为大众放松身心、丰富阅历的重要方式。来自国铁集团的最新数据,4月4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京沪、京广等高铁线路“热力十足”,全国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清明小长假三天里,各地持续迎来出行出游高峰,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亮眼数据背后,是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以“花”为媒文旅旺。春日匆匆,随着国内各地梅花、海棠、樱花等陆续迎来花期,“追花”模式引燃了春日旅游市场。清明假期,赏花市场需求火热,花旅+非遗、花旅+科技、花旅+IP,以花为媒的赏花新体验,越来越多的人以更松弛的方式触摸春天,让文旅消费一路“繁花”。数据显示:“赏花”相关搜索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2.2倍,再次彰显了春日经济的巨大潜力。
假日文旅带来消费旺。春日旅游并非简单的“看花打卡”,而是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各地文旅部门抢抓“春日消费”契机,利用民俗文化差异,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院,“娱乐休闲+网红民宿+特色餐饮”,农文旅融合,乡村庭院经济圈正在不断扩大。还有一些地方,将文化旅游与商贸、体育、园林、农业等多产业深度融合,推出赏花踏青、美食品鉴、展演巡游、非遗市集等特色活动,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文创等多产业联动,让“春日流量”真正转化为“城市留量”。
小长假撬动大市场,春日消费活力强。透过清明小长假,展示出了我国文化消费的强劲势头,展示出了旅游消费的灵活多样,展示出了消费市场的勃勃生机。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壮大假日经济,必须进一步围绕消费供给的多样性来做文章。顺势而为,只有加速释放政策红利,确保各项举措精准直达,加快形成提振消费的强大合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市场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才能释放文旅消费更大活力,让消费主引擎继续保持强劲动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