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经验信息、工作汇报作为日常工作纪实,记录着重要的工作痕迹,是过程的结晶、成果的展现。撰写材料时本该将重心放在是否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上,有的基层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和“亮点”,盲目依赖ai生成的材料,殊不知,ai“出品”的材料辞藻华丽却缺乏深度,言之凿凿却掷地无声,文风标准却晦涩难懂。
染上“ai味儿”的材料一看便知,ai写作很生硬,更多是文字的堆砌。ai直接生成的内容往往更注重于事实和数据的呈现,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管如何提要求、作引导,都不能按照思路表达出真实的想法,没有“人味儿”;虽然ai写作更系统化、更全面,但缺乏细腻情感,引用生僻晦涩的词句,段落过渡亦是“首先、其次、最后”此类的“流水式”风格,少了写作灵魂,让人“敬而远之”;并且ai写作的句式多为长句,喜欢穿靴戴帽、弯弯绕绕,以篇幅论成绩,奉行“繁琐哲学”。
“ai味儿”的材料虽能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却无法传递群众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虽能预测风险趋势,却难以捕捉市井巷陌的喜怒哀乐。要将ai视为“会思考的铅笔”,而非“自动书写的魔杖”,要言不烦、意尽言。要将ai的“天马行空”转化为“切实可行”,坚持干写结合,走出舒适的办公室,唯有让键盘敲击声与田间脚步声共鸣,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用。(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海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