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反对执法不一,让体育重归纯粹

2025年04月11日16:48

来源:大河网

日前,国际检测机构(ITA)宣布,美国游泳运动员阿拉贝拉·西姆斯在2024年9月的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测中结果呈阳性。经过实验室药物分析检查,ITA认定该运动员为误服,不进行禁赛处罚。

国际检测机构(ITA)是受世界泳联委托的兴奋剂检测机构,过去两年对中国游泳运动员的检测频繁。2024年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的数据显示,中国游泳运动员占据前32位。同一个检查机构,面对中美两国运动员却展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法方式。为何美国运动员受检能“大开绿灯”,中国运动员却只能遭受“围追堵截”?

兴奋剂作为体育竞技的禁区,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亵渎体育精神、危害竞赛公平的毒瘤。我们始终认为:体育挑战的是体能、技术的极限,而不是人类道德的极限。而如今,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药物的干预正在重新定义“公平”。美国九枚奥运金牌得主卡尔·刘易斯曾承认,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三次检测均呈阳性、雅典奥运会百米冠军贾斯汀·加特林也两度被查出阳性......在世界反兴奋剂迫在眉睫的今天,为何美国运动员的阳性案件总能以“污染”“误服”等理由脱罪,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却必须接受“过度执法”?ITA的选择性执法实质上是对兴奋剂滥用的纵容,是对体育公平的背叛!

反兴奋剂机构的“双标”行径看似是西方视角对中国运动员的刻板偏见,实则是经济利益驱使的结果。ITA虽在名义上独立,但早就因其与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关系密切而备受质疑。USADA为维护本国的体育形象、保护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实施“对内宽容,对外严格”的双标行径屡见不鲜。美国田径新星奈顿就在巴黎奥运会前被检出类固醇阳性,但却因所谓的“食物污染”免受处罚。USADA甚至被曝出以豁免惩罚为诱饵,招募兴奋剂阳性的运动员充当“线人”的恶性事件。在本国反兴奋剂事业千疮百孔之时,USADA却仍不忘对中国运动员开展无端指责。反兴奋剂机构对美国运动员的从轻处罚实质上是对赞助商利益与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妥协,以公平之名行打压之实的双标行径实则是为阻止中国体育经济发展壮大,维护美国体育的霸权体系。

竞技体育需要统一的评判标准,容不下两套裁判体系。面对不公正的双标行径,我们更应同心协力、共同面对:建立全球统一的反兴奋剂检测流程,做到以统一标准贯彻实施;坚持反兴奋剂机构的自身独立性,坚决杜绝体育以外的因素影响机构执法,压缩通过奇葩理由脱罪的空间;强化媒体作用,始终坚持报道事实真相,站在监督反兴奋剂机构的第一线,引导舆论监督推动执法公平公正;重申体育公平理念,引导运动员自觉抵制兴奋剂,严防体育变为药物加持下的“数字游戏”。

在体育纯洁性备受挑战的今天,我国运动员与反兴奋剂机构应始终坚定抵制兴奋剂滥用现象,继续完善国内反兴奋剂审查制度,严肃惩治违法违规使用兴奋剂的行为。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反对兴奋剂、维护体育公平的信心与决心。

但是,本分并非怯懦、守法也并非可欺,中国运动员不惹事但更不怕事。当遇到不公待遇的时候,我们的运动员更需要像张雨霏那样勇敢“回怼”,打破西方的刻板偏见,向世界喊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用明确而坚定的中国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让体育重归纯粹!(黑龙江大学 乔凱)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