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海量信息触手可及。然而,网络谣言却犹如一颗颗“毒瘤”在网络上肆意滋生。这些谣言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更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个人权益。网民们常常感慨,网络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难辨真假。在“商业利益”与“流量经济”的驱使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呈现出内容繁杂、速度迅猛、更新频繁的特点,其影响范围之广、社会危害性之大,已不容忽视。但我们始终坚信,谣言止于智者,止于你我。
谣言,起于谋者,兴于愚者。一些自媒体和营销号为了赚流量,常借热点事件挑起争议话题,煽动网民情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错误言论占据上风,民众就容易对真相产生误判,进而误导公众认知,激化社会矛盾。“舌虽无骨,亦能伤人。”江苏响水县的“爆炸谣言”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悲剧,便是惨痛的教训。河南有关“胖东来”的多起谣言,曾引发大量网络舆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鲁迅曾说:“谣言是踏在别人身上往上爬的,而那些被谣言伤害的人,则往往是无辜的受害者。”谣言乱象的背后,是造谣者在“匿名状态”下的肆无忌惮,是其对法律和道德的漠视。若任由造谣者打着伸张正义的幌子造谣诽谤,披着独家新闻的外衣散布谣言,让网络乱象肆意蔓延,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深陷舆论旋涡,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谣言,止于智者,止于共治。在互联网时代,拒绝谣言、做到文明上网和理智发声是每位网民应尽的责任。这不仅需要上层的制度设计,也离不开监管部门、运营商和广大网民的齐抓共管。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河南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强调公民要文明上网、理性表达。监管部门也不断加强对于散布谣言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在河南网警、平安中原、大河网等媒体平台加强对谣言典型案例的宣传,让网民了解谣言的危害和造谣者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从中吸取教训;作为运营商,需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的治理,提供高速、安全、稳定的通信基础设施;每一位网民则应提升网络素养,养成从官方渠道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的习惯,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话题,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同时提醒他人不信谣、不传谣,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做个中国好网民。
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谣言如同黑暗中的毒瘤,侵蚀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谣言惑众”人人喊打,清朗网络你我共享。让网络谣言止于你我,需要每一位网民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你我携手并肩,以理性和智慧为武器,从自身做起,不造谣,积极止谣辟谣,就一定能彻底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让谣言在全民抵制的浪潮中无处遁形。(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