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你我携手,网络辟谣有“何难”

2025年04月14日13:03

来源:大河网

  “5G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很大”“企业信用修复需要收费”“暴雨过后,许昌满目疮痍”“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迷惑性极强的谣言,混淆视听,贻害无穷,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治理。

2025年"e起辟谣 清朗有我"网络辟谣沙龙(第一季)活动现场

  “炒作低俗乱开口,制造对立来引流,为了利益无底线,魑魅魍魉来献丑”,网络谣言主打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以“反常识、反道德、反伦理”为噱头,以低俗恶俗为卖点,通过挑动干群对立、城乡对立、地域对立增加关注度,以煽动性的标题、狗血的剧情、错位的导向增加点击率,从而增加流量,获得利益。

  网络谣言无论对线上还是线下都危害极大,即使“被打假”,但其破坏性却不会随之消失,公众的互信就是在谣言一次次刺激下逐渐被蚕食,社会的底线在谣言中逐渐被拉低。网络谣言可谓是“网络毒瘤”,污染网络空间,增加社会戾气,扰乱社会秩序。

  如2024年2月个别自媒体发出“无偿献血人数大幅下降,专家建议:让农民了解献血的好处”“中国血液出口177.99吨,无偿献血的人做了多少贡献”的言论,对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经核实,2023年全年我国无偿献血达1699.2万人次,献血量2892.1万单位,较2022年分别增长5.9%和4.8%,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均创历史新高,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出售、买卖。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谣言发布者利用全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抹黑我国无偿献血政策,利用公众对公平待遇的期许,故意以“农民、出口”字眼来刺激大众神经,轻则影响血液采集正常秩序,重则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网络空间是网民的共同家园,每一个网民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共同呵护。抵制网络谣言,需加强谣言监测、发现、查证、辟除全链条协同治理,除了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澄清事实外,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辟谣工作,凝聚辟谣合力,共筑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家园。

  首先,每一个上网者都要保持科学理性精神,坚守道德法律底线,自觉抵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尤其当前进入视频可以自动生成的AI时代,不能简单地认为“有图有真相”“有视频有真相”,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不要随意编辑、转发,不做谣言的“传声筒”。其次,很多平台都设有举报渠道,当我们发现有谣言在网络上传播时,要毫不犹豫地点击举报按钮,向平台反馈,做网络谣言的“粉碎机”。同时,平时要保持高尚的审美情趣,不阅看转发点赞一些迎合低级趣味的网络作品,不给网络谣言以生存土壤。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网民大省。由于挑动地域对立是网络谣言的常用伎俩之一,河南也是网络谣言受害的“重灾区”。因此,河南在打击网络谣言上责无旁贷,也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e起辟谣 清朗有我”网络辟谣优秀作品征集等活动,在打击网络谣言中进一步树好了河南人形象,为绿色网络家园贡献了河南力量。在携手守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道路上,我们将再接再厉、奋勇向前,做好抵制网络谣言的“主力军”和“领头雁”,让网络空间因河南而更加美好。(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李敬伟)

微信图片_20250414150323.jpg

责编:赵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