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北京儿童医院挂号系统内,拒绝上学门诊的一周号源显示全满。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的三甲医院,去年6月,医院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心理方面的问题分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拒绝上学属于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出现这种状况,以至于一号难求?
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拒绝上学,这无疑会让父母感到焦虑。面对拒绝上学的孩子,父母尝试了多种方法,却往往效果不佳,焦虑感随之而来。在教育内卷的当下,即便是正常上学的孩子也难以跟上同龄人的学习步伐,更何况那些拒绝上学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呢?
实际上,“拒绝上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疾病。北京儿童医院开设了“拒绝上学门诊”,运用科学的医疗方法来矫正孩子的厌学行为,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纷纷寻求帮助。因此,北京儿童医院的“拒绝上学门诊”门庭若市,这既是新闻事件,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拒绝上学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心理问题是主要因素。青少年的心理较为脆弱,任何心理波动和情绪障碍都可能引发厌学情绪。如果这种压抑感长期得不到释放,孩子就可能发展到拒绝上学的地步。尽管使用医疗手段来矫正“拒绝上学”是合理的,但过度依赖医疗手段,并期待通过门诊治疗立竿见影,可能会让家长感到失望。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家长应当遵循医嘱,确保孩子得到适当的治疗、矫正;同时,家长们应当明白——除了医生开具的药方,父母的关爱同样是一剂良方,甚至,它可能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换句话说,父母同样是应对“孩子拒绝上学”问题的最佳“医生”。
笔者认为:孩子拒绝上学,一半原因在孩子,一半原因在父母。也就是说,孩子拒绝上学,父母有责任的。上医医未病,作为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的“医生”,父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好好地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敏锐地察觉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开内心的结。
可现实是,当孩子表现出厌学的情绪时,很多父母总是惊诧于成绩的退步,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更没有施展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应该抽出时间,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但发现孩子出现厌学苗头时,与教师合作探究原因:是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还是没有努力学习,抑或有其他原因,及时“挽救”,不让孩子跌入厌学的深渊,进而拒绝上学。
无法进入校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面临着心理问题,确实需要医生“救治”。同时,需要父母摆脱焦虑,积极地配合医生,并施以父爱母爱之药方。(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