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面对美国近期对华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极限施压,中国以对等反制亮明立场:不惧挑战、不避斗争,但更以超大规模市场的底气、产业链升级的锐气和多边合作的格局,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在此关键时期访问越南等东南亚三国,以“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区域经济融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以合作对冲对抗、以共赢破解零和”的战略远见。
美国单方面加征高额关税,这一行为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世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美国此举损害的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贸易战从来都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多年来,美国发起贸易战,不但贸易逆差没有如他们预期的那样下降,反而不断上升,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在贸易战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仅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而明确: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和发展利益,绝不容许任何国家肆意践踏。冲击虽不可避免,但困难只是暂时的。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内需动力;完备的产业体系,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同时,中国对美国的新一轮施压早有预判,一系列超常规政策正在发挥显著成效,并且政策工具还有充分的调整余地。美国妄图通过极限施压来扭转中国经济的基本趋势,遏制中国发展的步伐,无疑是痴人说梦,永远也不可能得逞。
回首过去,中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从曾经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的落后局面,到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历经无数次 “压力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在逆境中爬坡过坎、开顶风船的能力。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工业国、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这些辉煌成就不仅是中国长期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我们应对外部遏制打压的坚实底气。
在与美国长达8年的贸易战中,中国的斗争经验愈发丰富,发展信心也愈发坚定。8年来,尽管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外贸规模却从30万亿元增长到43万亿元,不断创造新高;面对 “卡脖子” 威胁,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的排名从17位上升至11位,创新活力日益迸发。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和大力支持,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根本保证。中国之所以“不怕事”,源于未雨绸缪的充分准备,源于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源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坚持党的领导,能够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战胜困难。
“树欲静而风不止”,狂风暴雨中更见青松挺立。从“双循环”激活内生动能,到“一带一路”编织合作网络,中国正以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书写新时代的开放篇章。今日之中国,既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更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魄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所言,“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这种超越对抗、拥抱共生的东方智慧,才是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真正灯塔。(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