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千方百计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文化瑰宝

2025年04月16日16:36

来源:大河网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铭记肩上责任,不失文化底色,创新展示手段,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让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已。

铭记肩上责任,守护好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文物是文化的根,留住文物,就是留住中华文明的根本。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引起重视、始终以高度自觉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本体与其相生相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保留住社会和历史价值,使文化的根深植于中华大地、人民心间。有了文化的根,我们内心才会有方向,才会有信仰,泱泱大国才会屹立不倒;唯有文化根深蒂固,才有底气和条件去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失文化底色,传承好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文化铸其魂,没有底色的文化是苍白的,无法延续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薪火不灭,在乎人之“火种”。文化传承这条路是长远且孤独的,需要传人来承魂载魄。因此,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工作,为他们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究交流搭建更好平台,确保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遗产志愿者、基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者等的培训力度,建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为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展示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守正出新才能历久弥新,立足实际方可做大做强。近年来,人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甘肃敦煌莫高窟用现代数字科技修复、还原敦煌壁画,用现代艺术形态来演绎石窟中独特的造型元素,使之重获新生;在陕西西安碑林区,数字文旅基地的数字展厅以3D可视化技术为载体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借助交互式游戏形式,让千年文物触手可及;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平台,综合运用全景漫游、专家讲坛、高精度文物赏析交互等多种形式,方便用户全方位欣赏和领略故宫之美……科技力量不仅为文物“活起来”保驾护航,也为其“火起来”赋能,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路径。(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常江)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