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斑马线加装U型护栏引争议:安全设施变身“新型路障”?

2025年04月17日10:27

来源:大河网

近日,宁夏银川网友反映,西夏区人行横道斑马线上,被工人装上了U型管隔离护栏,影响行人及电动车通行,对推婴儿车及残障人士不友好,且夜间过马路时存在安全隐患。4月15日,西夏区交警一大队工作人员回应称,因该处曾多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实践,辖区决定在该路段安装U型管固定护栏。

不可否认,西夏区U型管隔离护栏的设立初衷是出于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保障行人和行车安全,营造更加安全、文明、有序出行环境的考量。近年来,交通安全事故频发,车辆随意掉头、行人无视红绿灯横穿马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互不相让酿成悲剧的现象屡见不鲜,道路安全隐患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各地纷纷进行改善与治理行动,不少已获得了有效成果。如大田县福田大道自安装中央隔离栏以来,发生的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7.5%。可见,隔离栏等设施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确能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U型管隔离护栏的设置效果需要长期观察评估,短期内难以对其成效作出准确判断。但值得关注的是,设立护栏的本意在于避免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在本地网友的质疑声中颇有“好心办坏事”的意味,隔离护栏反倒成了“新路障”,给行人出行“添了堵”。这一争议现象折射出当地相关部门前期调研不够全面深入,决策不够科学有效等问题。婴儿车抬起越过、电动车通行困难、弱势群体出行受阻等情境,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路权博弈与平衡。U型管隔离护栏的设立过度关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危害性,而忽视了行人及某些非机动车使用者的路权与合法权益。

因此,当地有关部门在进行决策时,需将行人通行需求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同等进行考量,切莫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顾此失彼,留下被质疑的“缺口”。首先,建立更完善的决策评估机制,实施前开展多维度可行性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兼顾各类出行群体的实际需求,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其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已设置路段进行持续跟踪评估,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及时优化调整,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系统考量、科学决策,让便民之举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交通安全与出行便利的有机统一。

U型护栏引发的争议,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中效率与温度如何平衡的深刻命题。维护城市交通安全,保障市民出行便利,从来都不是用冰冷的设施切割路权而达到的,而是以人性化的设计编织安全与便利的共生网络,同时,广大交通参与者也应各行其道,方能实现“路畅人安”的理想目标。唯有如此,才能让诸如新隔离护栏等设施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刻度,而非矛盾滋生的界桩。(西南大学 张琴)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