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支付15元。”近日,上犹县安和乡政府食堂内,前来调研的上犹县财政局干部戴德斌用手机扫描公务用餐“赣餐码”后,即刻领取到一份一荤一素一汤的公务餐。这是上犹县全面推行“赣餐码”改革、从“舌尖上”转作风树新风的生动实践。
推行公务接待“扫码用餐”,公务人员出公差就餐,不需要开具公函,只需到机关食堂扫码付费。公务餐的“码上”吃法,不安排、不陪同,自费扫码吃食堂,在规范公务接待、遏制违规吃喝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如今,在上犹各地,“扫码用餐”已成为出差就餐的新风尚。“现在都是统一标准,再也不用为出差用餐的事情伤脑筋了。”在上犹县机关食堂,正在就餐的一名干部说。而餐饮企业主也切实感受到了变化,格兰云天酒店经理温娟说:“虽然单次消费额下降了,但是稳定客源和及时结算反而提升了经营效益。”
现实中,公务接待往往让基层有苦难言。比如说,上级来了工作组,外地来了考察团,当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除了在工作层面做好衔接、配合,还要“管饭”。这种“管饭”,往往还不是“提供餐食”那么简单,而还夹带着“联络感情”的考虑,于是乎难免就要好酒好菜、推杯换盏一番,导致了很多问题。而公务活动“扫码用餐”,则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扫码用餐”,用餐时间、人员、定位、费用等信息都被系统精准记录,可供监管部门调取比对,大大压缩了违规操作空间,从源头上切断了灰色利益链条。例如,四川资阳市纪委监委在梳理近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发现,“不吃本级吃下级”、重复报销伙食费等问题在基层时有发生。而推行“扫码用餐”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违规吃喝现象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扫码用餐”,扫出公务接待新风尚。这一改革看似是技术赋能,实则是权力运行逻辑的重构:标准透明化、流程数字化、监督全程化。让每一笔餐费都“晒”在系统里,虚报冒领、超标消费便无处遁形。
当然,“扫码用餐”模式的推行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唯有将此类创新举措与制度建设、技术升级、社会监督深度融合,方能形成遏制“四风”反弹的长效机制,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