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福建文旅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武夷山主景区授予“福建省零碳5A级景区”称号。
据介绍,武夷山景区凭借其高达96.7%的森林覆盖率带来的碳汇优势,构建全链条体系,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同时,景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工程,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并倡导游客低碳步行游玩,以此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此次武夷山景区获得零碳5A级景区称号,为全国景区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武夷山方案”。
早在去年10月,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景区凭借其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国首张“5A级零碳景区”证书。一个月之后,浙江省台州市的神仙居景区凭借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也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5A级零碳景区”证书,成为浙江省首家“5A级零碳景区”。
而所谓“零碳景区”,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碳汇、固碳抵消等多种手段,通过智能化的转型、设备聚集化的共享、资源循环利用等多方面,形成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景区。很显然,“零碳景区”可促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地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也应当把打造“零碳景区”纳入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多策并举地引领景区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一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争创“零碳景区”与争创“A级景区”的目标统一起来,把“两张争创图”合为一张“发展”图,并把相应的标准要求融入当地绿色旅游的发展大局之中,绘制“双标联创”的目标任务图,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督导单位及完成时限,对距标准要求有差距的目标,要实行销号处理,促进“双标联创”绿色发展的目标尽快实现。
二是要秉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理念,立足于优化生态环境的目标,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深入推进低碳转型。通过实施原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停车场、增加新能源交通设施、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更新节能设施等举措,推动景区智能化、景观化、清洁化、电气化、智慧化的转型升级。
三是要根据景区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概况,大力推动景区内的“碳中和”造林项目,建设负氧离子酒店和生态步道,打造了全方位的绿色出行与游玩模式,不断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和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自觉参与到景区的生态保护中来,切身感受到零碳旅游的魅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