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站在地球日的时间节点,我们要更加珍视这颗蓝色星球,珍惜地球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家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地球的守护者,让每一天都成为“地球日”。
当人类实现了从大自然的征服者到生态文明建设者的身份蜕变,当垃圾分类如同晨起刷牙般自然,当清洁能源设施成为城市默认配置,当绿色可持续生活成为新常态,人类才能真正走出环保行动的剧场,在永续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让地球日消解在平凡的365天里,才是对这个节日最好的致敬。
中国古代“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智慧,道出了生态伦理的时间维度;毛乌素沙漠从“死亡之海”变为绿洲,证明生态修复需要代际接力。保护环境,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牢牢树立“人类只在一个地球”的理念,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环保课程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短视频科普+线下工作坊、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加环保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热爱自然的同时肩负起地球公民的责任感;网络平台要通过开发垃圾分类APP、碳足迹计算器等软件,推进人们对环保理念的认知和践行;街道社区要通过组织卫生清理活动、旧物交换市集等让环保真正落在实处;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科学监管推进绿色发展。要让环保理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期待能有更多人、更多行业加入守护地球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首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人工造林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建立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覆盖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2025年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范例;中国承诺“双碳”目标,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一带一路”推广绿色基建与清洁能源技术,帮助多国改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以系统性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可复制的方案与智慧。
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我们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让每一天都成为“地球日”,让绿色生活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我们倡导并践行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用纸的习惯,减少能源浪费;倡导并践行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改用布袋、玻璃杯等可持续替代品;倡导并践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倡导并践行爱护花草树木,避免随意践踏草坪或乱折树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活动,积极参加旧电池、旧家电、旧衣物等回收活动,争当环保卫士;倡导节约粮食,开展“光盘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做到绿色出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形成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强大合力。只有让绿色生活成为行为习惯,才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珍爱地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每一天都成为“地球日”,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争当新时代环境保护者和地球守望者,为缔造一个绿色、和谐、健康、美好的地球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