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一期结束。截至4月19日,已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同比增长20.2%,展示出中国外贸的活力与韧性。本届广交会新兴市场采购商数量增加,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到会人数明显增长。
广交会历来是观察中国外贸的一扇窗口。本届广交会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首次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集成房屋专区,并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吸引了全球采购商对“中国智造”的关注。
中国智造技术迭代加速释放科技魅力。广交会不仅是商品交易平台,也是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的融合与交流场所。本届广交会一大亮点,首次在第一期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业内顶流企业携具身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前沿产品惊艳亮相。从前几届的家用电器、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热销,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的走俏,再到如今机器人产品受追捧,广交会外贸“主角”持续悄然变化,展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本届广交会上英国某采购商现场下单2000只机器狗,打破某些西方媒体所渲染的“中国外贸寒冬”,而且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话语权上的新跃迁。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加速全球技术扩散和产业升级。
以开放姿态助推自由贸易多元拓展外贸航道。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征关税等单边措施频出的情况下,外贸企业对传统市场依赖的风险激增,以多元市场开拓赢得更多订单,成为广大外贸企业规避风险、谋求更大发展的主动选择。本届广交会帮助企业对接欧洲、东盟、拉美、中东等替代市场,第一期参展企业11304家, “大客”包括了美国沃尔玛、塔吉特,法国家乐福等255家大型企业。广交会品牌企业9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特色参展企业超5100家,为全球提供“中国供给”与“中国市场”,双向坐标相辅相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探索了全球化新形式,成为参与稳定全球贸易体系的“压舱石”之一,由此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检视广交会在当下国际语境中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外贸“主动应变”展现中国高水平开放缩影。万商云集的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广交会坚持“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宗旨,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第137届广交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向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事实再次证明,国际形势越是动荡,广交会越重要。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的国家正用坚定不移的行动,为不确定的全球经济注入稳定预期。从以往的产品出海到如今的生态出海,广交会让更多人看到了我国外贸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时努力向上向新的决心,并将续写中国高水平开放新传奇。(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