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边清边欠”,折射诚信与法治的欠缺

2025年04月22日20:57

来源:大河网

“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一直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然而,“边清边欠”“清完又欠”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时有发生,让拖欠民企账款这一老大难“按下葫芦浮起瓢”。

毋庸置疑,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关系营商环境改善,关系经济回升向好大局,关系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各地既要高质量推进清欠专项行动、解决当前的清欠存量,又要下功夫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边清边欠”“清完又欠”。

不想还钱、还不了钱,这背后折射出相关主体在谋划全局、统筹资源方面的短板。在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惠企助企是关键一步棋,不容有失。国家相关政策三令五申,一以贯之,就是为了凝聚各方共识,激发行动力量。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一些短视行为,特别是有关单位的能力不行、水平不够,导致政策“卡壳”,资金“断流”,不仅损害了民企的利益,也阻碍了整个科技创新的步伐。

从地方上看,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事关维护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政府信誉,事关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和标准、效率、诚信的营商环境。打造优质服务的营商环境,既需要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也需要使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平等参与竞争;既需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公平性,也需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法治保障,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

令人欣慰的是,针对这一沉疴顽疾,各方已积极行动起来。在法治层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布堪称重大突破,其中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法律责任。“赔偿”“处分”等刚性条款,为民营企业维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让企业在面对拖欠账款时不再孤立无援,敢于挺直腰杆捍卫自身权益。

“边清边欠”,折射诚信与法治的欠缺。治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不是一个简单的清欠问题,而是政府公信力高不高的问题,是法治意识强不强的问题,是营商环境好不好的问题。政府不能当“老赖”,而要把相关措施落到实处,更好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前行、渡过难关。(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