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将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这不仅是针对自然人网店管理的首个市场监管行业标准,更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配套补充,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网络交易经营者及交易活动中涉及自然人的相关内容。
顾名思义,“自然人网店”就是指自销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从事保洁、洗涤、缝纫、家电家具修理修配等便民劳务活动,以及从事零星小额网络交易活动的网络交易平台内自然人经营者开设的网络店铺。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无数自然人网店主人正在键盘敲击声中编织着财富梦想,他们既是数字经济浪潮的“弄潮儿”,也是网络交易生态的“毛细血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恰似一场及时雨,为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业态注入规范发展的新动能。
不可讳言,自然人网店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草根创业者”,在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交易方面功不可没。但自然人网店良莠不齐、日常监管力度松紧不一、滥用消费者隐私数据等,这些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动摇整个平台经济的信任根基。
《管理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交易监管迈入精准化新阶段。通过构建“四个统一”的管理框架,既尊重自然人网店的经营特性,又搭建起规范发展的四梁八柱。实名认证与支付认证的双重核验,犹如为虚拟交易装上“安全锁”;最小必要原则下的信息采集规范,为消费者隐私筑起“防火墙”;而差异化的退出机制设计,则实现了市场活力与交易安全的微妙平衡。所有这些制度创新,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细密针脚,也是对平台经济治理智慧的生动诠释。
要想让这项行业标准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构建多方共治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市场监管部门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跨平台信用档案,让“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成为现实;网络平台应当开发智能监测系统,对异常交易、高频投诉实施动态预警;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可建立“一键举证”通道,降低维权成本。
规范不是束缚,而是为了更好地生长。当监管智慧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当制度理性与市场活力相得益彰,自然人网店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就像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凌晨四点已是一片灯火通明,它既照亮了创业者的前行之路,也守护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规范有序中绽放数字经济最璀璨的光芒。(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