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牵手”老挝,河南开放发展再增“强引擎”

2025年04月22日22:38

来源:大河网

河南外贸“记事簿”,再添大事件。日前,一列满载复合肥料的列车,从郑州圃田车站发出,几天后,该列车将抵达老挝万象。至此,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按图运行1周年以来,累计开行超200列。

中老铁路,畅通豫老贸易新动脉。“牵手”老挝,是河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自2022年3月首趟列车发车以来,到如今日均1列的稳定常态化开行,郑州—万象平均运行时效仅5.88天,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为河南外贸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一年来,超43万吨的货物在这条铁路上往来穿梭,硫酸铵等化肥原材料、大蒜等农副产品走出河南,走向老挝市场;木薯淀粉、榴莲等特色产品也顺着铁路进入河南。由此,既丰富了双方的市场供给,更让河南农产品有了新的“买家”,拓宽了销售渠道。中老铁路的稳定运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的国际运输双通道,使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成为中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东盟朋友圈,拓展豫贸发展新空间。河南与老挝的贸易往来,只是其积极拓展东盟朋友圈的精彩缩影。如今,东盟已成为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达1091.5亿元,同比增长1.7%,今年一季度进出口额更是同比增长近8.9%……一组组数据,折射河南与东盟合作的蓬勃生机。郑州机场开通的多条至东盟航线,搭建起了郑州—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河南(郑州)—东盟粮农合作大会上,33家中外企业签订超百亿元合作协议,涉及多个业态;柬埔寨与河南院校在航空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意向,更是为双方合作增添了新内涵。随着中老铁路国际运输网络的持续完善,河南与东盟在产业上实现了更为多样化的互补与合作,从“班列+市场采购”运输模式,到“冷链”往返班列,再到“门到门”定制班列服务,河南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货物品类日益多元化,带动了河南本地产业的升级。

产业融合,激发豫贸发展新活力。从“通道经济”迈向“产业融合”,河南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最直接的就是带动了河南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比如,机电产品、铝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提升了河南制造业的竞争力。外贸的繁荣还带动了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如,创新开发的运输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便捷通道,保障了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常态化开行的“冷链”班列,让河南优质农产品走上东盟人民餐桌,也让东盟水果进入河南市场。中老班列货物品类的扩展,带动了河南出口货物品类的多元化,促进了本地产业的优化升级。

未来已来,绘就豫贸发展新蓝图。依托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和郑州机场“航空冷链走廊”,开通“班列+包机”联运专线,组织企业将河南特色产品快速分拨东南亚,实现“72小时达”,河南未来发展风正劲。站在新的起点上,以RCEP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原大地必将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苗瑞祥)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