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上,在开往兰州的K9669列车上,正启程参加上林人才培养工程学术休假活动的胡文洁、徐鸿明、李徐恩、王洲峰4名医疗专家与时间赛跑,成功抢救了一名突发宫外孕出血的孕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以生命至上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担当。
当这则题为《暖心!敦煌女乘客突然腹痛不止,慈溪医生一路守护》的消息经媒体报道传播开后,引发网民的疯狂点赞,大家都说四位医生“休假不休工,休身不休心”,医者仁心,令人感佩。四位医生却很谦逊低调,表示“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能。”
确实,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同时也是他们的荣誉勋章。正所谓“才不近佛、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自古以来,医学都是“至精至微、至重至要之事”。也正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要求极高,只有通过那架用来衡量医德、医术的天平的考验,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中,胡文洁等四名医生凭借过硬的职业素养和默契的配合,在列车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利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临危不乱,实施急救,稳定了孕妇的生命体征,为后续的救治争取了时间。这一刻,“生命守护者”的形象变得具象化。
与高超技术一样值得称道的,还有他们为医者的纯粹。当听到列车上有人需要救治的时候,他们本着救死扶伤的信念,二话不说,挺身而出,一路克服重重困难,护送患者到玉门。我们代入一下当事孕妇及其家人的视角,他们的出现,就像是生于绝望之中的希望,是求助无门时的神兵天降。他们的耐心、细心、热心,感动了患者家属,也感动了车厢里的人们,以及车厢之外的无数看客。
若每位医生存此仁心,有此善念,将心比心,医患间的关系必然会更加和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易玉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