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北京丰泰照相馆的露天庭院里,谭鑫培在镜头前舞起《定军山》的枪花。胶片转动的声响,如同划破暗夜的第一簇星火,从此点燃了中国人用光影书写传奇的热望。从露天戏台上的默片黑白,到巨幕影厅里的4K斑斓;从手摇放映机的吱呀转动,到AI特效的震撼呈现;从“国产电影”的艰难起步,到“中国故事”的全球回响,120年风云激荡,如今这簇星火早已燎原成璀璨星河。银幕上跃动的不仅是光影,更是时代的呼吸、民族的魂魄与文明的回响。
回首来时路,中国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映照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在山河破碎的年代,《神女》用无声的悲怆控诉社会的不公,《渔光曲》以悠扬的旋律吟唱百姓的苦难,这些早期作品如同暗夜中的火炬,唤醒了无数国人的觉醒意识;新中国成立后,《白毛女》让阶级斗争的故事深入人心,《上甘岭》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铭刻在银幕之上,电影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少林寺》掀起全民功夫热,《牧马人》引发对人性与时代的深刻思考,电影又化作思想解放的先声,带领观众拥抱新世界。这些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恰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宏伟乐章。
中国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记录时代,更在于塑造文化。从《定军山》的戏曲实录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东方奇幻,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中寻找文化根脉。当《封神第二部》的商周战场以数字特效重现上古神话的磅礴,当《唐探1900》用悬疑外壳包裹家国情怀的深沉,银幕上的每一帧都在证明:中华文化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而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章节,恰恰是那些在神话传说、武侠江湖与市井烟火中淬炼出的“宁为玉碎”的傲骨与“向阳而生”的韧性。将文化融入光影,用镜头重构神话,在光影流动中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战狼2》以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点燃观众激情,《流浪地球》用硬核科幻打开中国影史新篇,《你好,李焕英》以细腻的情感引发全民共鸣,《长津湖》以宏大叙事重现历史的波澜壮阔。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意味着票房数字的突破,更标志着中国电影在艺术品质、工业水准和文化影响力上的全面提升。如今的中国电影,早已不再是西方电影的追随者,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表达,在世界影坛发出越来越响亮的中国声音。
站在12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电影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观众的期待与热爱。从戏台前的人头攒动,到电影院里的座无虚席;从胶片时代的小心翼翼,到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从本土市场的精耕细作,到国际舞台的频频亮相,这120年,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百年光影,山河日新;戏台星火已成往事,银幕星河更显璀璨。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中国电影既面临着短视频冲击、观众口味变化等挑战,也迎来了技术革新、市场扩容等机遇。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追求、对文化的坚守、对家国的情怀始终未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电影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这源于戏台的星火,在银幕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星河,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也照亮人类文明的苍穹。(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