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为强制报告的医生点赞

2025年04月25日11:42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段“医生举报3岁男童疑遭父亲虐待”的视频在网络广泛流传,引起网友们的高度关注。视频中,一位自称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称,接诊时遇到一名全身多处受伤的3岁男童。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该医生怀疑孩子遭到其父亲的长时间虐待,伤情极有可能是人为所致。4月23日下午,记者致电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武林派出所,接电人员表示,警方已就此事立案。

一名3岁男孩,面部显著肿胀,腿部新旧伤痕交错,口腔内有撕裂伤,甚至“骨头外露”……根据这些外在症状,医生可以得出明确结论——孩子的伤势很可能是人为所致;孩子自己也提到,是爸爸捏了他的耳朵,这使得父亲对3岁孩子施暴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202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报告责任主体、应当报告的情形、追责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便是所谓的“强制报告制”。

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的责任主体中,医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尽管这一机制已经实施五年,但仍有部分医生未将其视为重要事项。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医生并未选择沉默,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可能遭受的虐待,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他的行为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更是对法律的尊重和执行。

尽管视频中的事件发生在去年,但孩子是在最近才从医院出院,因此医生的举报是在孩子安全之后进行的,这在情理之中。目前,孩子已经出院,处于安全状态。公众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没有时效限制,任何对孩子的施暴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位医生的行为无疑是“强制报告制”的有力实践,他的做法应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常常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医生的职业特性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各种患者,包括未成年人。当医生发现未成年人可能遭受伤害时,勇敢地站出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是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体现。

目前,警方已经对此事立案调查,相信如果有施暴者将被绳之以法,并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为这位医生的勇敢行为点赞,并希望更多的医生和责任主体能够积极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护。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打击力度,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齐超)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