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让劝酒陋习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2025年04月25日17:23

来源:大河网

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人会乘此机会与亲友聚会,有的还会饮酒助兴。不过,一旦饮酒过量,则会乐极生悲,甚至引发官司。最近,常熟市人民法院、广西贺州市平桂区人民法院、北京顺义区人民法院等均审结有酒后猝死案件。其中,常熟市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显示:一名醉酒聚餐参与者骑电动车回家路上发生事故不幸身亡,法院最终判决这次聚餐的组织者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4万元。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逢年过节、结婚生子、乔迁之喜、朋友相聚、老人过世等等,都难免要小酌一杯。然而,在一些酒桌上,劝酒、斗酒,乃至一些业务员为了业绩被迫拼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人入院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劝酒、罚酒、灌酒以及划拳饮酒等成为约定俗成的酒席“规矩”,而酒桌上的共饮人往往忽视相互间的安全保障义务以致酿成不少悲剧,违背了喝酒的初衷,也扭曲了我国的传统酒文化。因此,各地不妨结合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争创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村规民约的修订普及,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文明饮酒的宣传,逐步根除那些落后、低俗的劝酒陋习。

一是要加强法治宣传。组织法律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通过影视展映、案例讲解、手册发放、图片展览等形式,引导群众认识到劝酒陋习的危害,让共同饮酒人了解自己在酒桌上负有的提醒、劝阻、照顾、保护、通知等义务以及劝酒甚至灌酒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从而强化文明饮酒、安全饮酒意识,自觉抵制劝酒陋习。

二是要完善文明公约。将有关简办红白喜事以及文明饮酒的相关内容写入本地的村规民约、社区居民文明守则,纳入文明创建检查内容,并对那些带头倡树文明新风、拒绝劝酒陋习的人和事予以宣传,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文明饮酒人人有责、告别陋习从我做起的良好风气。

三是要坚持从自己做起。酒局或聚会的发起人或组织者,在开餐前要强调“不多喝、不喝多”,实行问题控制。不论亲朋、同学、战友相聚,都要坚持不强劝饮酒,不逼迫饮酒,不许诺条件饮酒。在场每一个人除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酒量适当饮酒,必要时可以“以茶代酒”,以防醉酒后出现意外。

此外,相关的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公务接待、商务宴请、单位聚餐等活动的监督检查,严查其相关“禁酒令”“限酒令”的落实情况,并对超标准接待、超标准饮酒、借口吃喝问题以及出现在公务活动中的劝酒、罚酒、灌酒等陋习坚决予以严厉查处,真正为劝酒陋习戴上法律制度的“紧箍咒”,从而让劝酒陋习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袁文良)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