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天宫“全家福”上新,挥毫 “中国画”更美

2025年04月28日09:46

来源:大河网

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焰升腾、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准驶入预定轨道。23时49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稳稳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历史性的一刻,迎来了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两个航天员乘组随后拍下“全家福”,一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天宫“全家福”再添新篇,恰似为中国航天这幅宏大“中国画”挥毫增色,使其愈发壮美。

一张全家福,满溢自豪情。这张“全家福”,承载着满满的自豪,是为航天英雄们太空会师而自豪,更为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骄傲。它宛如中国航天事业的崭新名片,又似中国航天征程中的一幅全新画卷,向世人展示着中国航天的辉煌与荣耀。

中国航天,繁花铺就壮美征程。时代因奋斗而奔腾,绘就精彩篇章;岁月因特殊时刻而闪耀,绽放独特光芒。中国航天一路走来,繁花似锦,画卷壮美。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开启探索宇宙的征程,到“嫦娥家族”在探月之路上书写壮丽史诗;从神舟五号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到中国人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在太空傲然屹立,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追梦高度,航天技术稳步迈向更高层次。“悟空”“墨子号”“慧眼”等10余颗空间科学卫星闪耀天际,如璀璨星辰,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助力;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张衡一号”、“羲和号”等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太空稻种”落地生根,繁育后代;“太空养鱼”实现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重大突破;“太空晶体”顺利生长,为地面新材料制备提供珍贵指引。超2500处水库借助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实现水文监测,保障民生;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量突破1000万辆,让航天科技融入日常出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稳步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大规模推广应用,已为国家创造约3000亿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航天育种、航天材料、卫星互联网等领域蓬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神舟二十号,新使命,绘就太空新画卷。神舟二十号肩负新使命、展现新担当,正于太空挥毫泼墨,绘制全新“中国画”。它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并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在此期间,乘组将开展丰富多样的任务:进行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探索未知科学领域;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保障空间站运行与物资补给;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设备的安装与回收等工作,提升空间站安全性与功能性;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激发公众对航天的热爱;进行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还将迎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到访。本次任务选定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同时,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还将持续推进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望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逐梦苍穹,迈向航天强国。逐梦浩瀚苍穹,中国航天步伐坚定、铿锵有力;建设航天强国,中国航天创新进取、奋勇向前。2025年,中国航天任务繁重且意义非凡,各项航天工程任务将密集实施。天问二号将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开启对小行星的深度探索;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进一步拓展人类在太空的活动范围;中国与欧洲合作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简称“微笑卫星”),将深入揭示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变化规律;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也将择机发射。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我们步伐豪迈,凭借创新精神奋勇前行。举世瞩目的航天成果,喷薄而出的航天力量,激励着我们在逐梦浩瀚苍穹的道路上昂首阔步、永不止步。

天宫“全家福”上新,让我们欣然振奋;挥毫绘就的“中国画”更加壮美,中国航天惊艳世界。中国航天秉持赓续传承的精神,行稳致远。在漫漫飞天路上,我们将继续艰苦奋斗、接续拼搏,为人类航天事业不断贡献新的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建光)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