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翻看名单,发现表彰对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以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为主体。有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903人,占比37.22%;普通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321人,占比13.23%;机关事业单位的科研、教学一线等人员634人,占比26.13%。这些被表彰的劳动者中除了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行业劳动者,更多新兴行业、领域的劳动者出现在名单中。而且年龄最小的盛李豪,只有20岁,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10米气步枪混合金牌得主;年龄最大的陈锡洪,72岁,是四川金川鑫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式规模化养殖家禽的“土专家”。受表彰人员里还有工艺美术师、羌绣技艺指导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有外卖骑手、快递接驳员、家政服务培训师等新职业劳动者。从为国争光的金牌得主到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从热血少年到耄耋老人,从新兴行业从业者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都被纳入表彰对象,这充分说明岗位无高低,劳动最光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定的职业偏见。有人认为坐在办公室用脑的工作就比在户外风吹日晒的体力工作高人一等。殊不知,劳动创造世界。无论是高楼大厦间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还是在实验室里专注研究的科研人员;无论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还是手术台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的转运和发展贡献力量,创造价值。可以说,没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付出,就没有生活的安宁繁荣。正如作家林清玄在文章《油面摊子》中所写“在人群之中,若没有整个市井的护持,我们连吃一套烧饼油条都成问题呀!”
据悉,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至2020年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先进个人3.3万多人次。一次次会议的召开,一个个数据的背后,都是对劳动者一份份沉甸甸的认可,劳动最光荣。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业,只要展现出新时代劳动者的爱国心,创造力,凭着热爱、匠心,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党和国家就能看见,就会给予褒奖。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欣赏感恩每一位劳动者,珍惜所有的劳动成果,发自内心地为劳动者的荣誉祝贺,也学会发现并欣赏自己的劳动价值,不因岗位自卑,不因荣誉自傲,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爱岗敬业,书写属于劳动者的赞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程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