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话题#网红打卡麦田1个月被踩得伤痕累累#登上微博热搜。四川绵阳游仙区仙鹤镇帽儿山上的麦田,本应是一片生机勃勃、等待丰收的景象,如今却因游客的踩踏变得伤痕累累。这一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社会在追求网红打卡热潮中,文明意识的缺失与淡薄。
网红打卡地的兴起,本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文化的一种新形态。它为人们提供了探索新奇、分享生活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然而,当“打卡”变成了“踩踏”,美好的初衷便被扭曲。这片麦田,承载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从播种到灌溉,再到悉心照料,每一步都饱含着对丰收的期待。游客们为了一张所谓的“网红照”,肆意践踏,将他人的劳动成果视若无睹,这不仅是对农民的不尊重,更是对文明行为准则的公然践踏。
我国一直强调保护耕地、维护农业生产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耕地。随意践踏麦田,破坏农作物生长,本质上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从社会公德角度出发,公共区域的秩序和环境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维护。这种为了个人私利而破坏公共资源的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打卡照岂能“踩麦”而拍?别让“网红打卡”踩踏文明底线,还需打好“组合拳”。对于网红打卡地的管理方而言,应加强管理和引导。比如,在帽儿山麦田事件中,相关部门或当地村委会,应提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告知游客禁止踩踏麦田。可以开辟专门的拍照区域,引导游客在不破坏农作物的前提下进行打卡。一些热门花海景区,通过设置栈道、观赏台等方式,既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又保护花卉不被踩踏。还可以安排专人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和制止。
平台和网红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如今,社交媒体平台在网红打卡地的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平台方应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对于那些宣扬不文明打卡行为的视频、图文,不予以推荐甚至进行下架处理。网红作为流量的引领者,在分享打卡地时,更要强调文明游览的重要性。比如,一些网红在推荐旅游景点时,会特别说明“爱护环境,文明游览”,用自身的影响力带动粉丝文明出行。
提升游客自身的文明素养是根本。每一位游客在出行前,都应做好“功课”,了解目的地的相关规定和文化习俗,做到文明出行。在景区游览时,要时刻保持自律,将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当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踩麦”打卡,文明何在?网红打卡,本应是发现美、记录美的过程,而不是以破坏环境、践踏文明为代价。五一假期临近,出游高峰也将到来。期待大家共同行动,守住文明底线,让每一个打卡地都能在美丽中迎接八方来客,在和谐中展现文明风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