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假非遗假神医:别让AI成为新型割韭菜工具

2025年04月29日15:58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位号称“第56代苗古金贴传承人”唐付政的形象在电商平台刷屏。慈祥老者、中药堆满、背景书法,画面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六根手指、错乱汉字,浓重的油腻感掩盖不了一切出自AI之手的事实。据调查,这名“传承人”并不存在,所谓“苗古金贴”也只是成本2.5元的普通热敷贴,经过伪造证书和AI包装后,以近二十倍的高价售卖。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AI造假与电商虚假宣传的警钟。

假非遗、假神医,本质是用低劣手段撬动公众对文化与权威的天然信任。借助AI技术,商家轻松编造出虚假的传承故事,包装成看似有厚重历史背景的“祖传秘方”,专门收割辨识能力较弱的中老年消费者。相比传统骗局,AI造假不仅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而且隐蔽性更强,使得受害者更难分辨真假。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造假套路正在加速信任崩塌。非遗文化原本承载着民族记忆与精神财富,如今却被一些不法分子沦为逐利工具;医疗健康本应是最需要严谨和诚信的领域,却被伪神医和假秘方污染。当信任被一次次消耗,真正的非遗传承人、真正的医药专家,也会在怀疑与冷漠中被边缘化。

归根结底,是高收益低风险的失衡在滋养这一乱象。平台对商家宣传内容的审核流于形式,部分“非遗认证”机构违规出具虚假证书,监管力度与惩罚标准明显跟不上技术变化。只要制假售假的收益远高于被处罚的代价,假冒伪劣就有恃无恐地蔓延。

破解之道,必须多管齐下。

首先,电商平台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先审后上架”机制,对涉及医疗健康、非遗文化的宣传资料进行专项审查,特别是对AI生成内容设立强制性标注制度,防止虚假信息以假乱真。

其次,监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加大对虚假宣传、伪造认证、售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实施高额罚款和刑事打击,真正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部署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通知明确,将严查“神医”“神药”“人工智能冒充专家”等多类违法广告。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树立理性消费观,不盲目迷信“千年秘方”“祖传妙药”,在遇到可疑信息时及时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科技进步不应成为作恶的帮凶。AI可以让生活更便捷,也能让骗局更高效,但它绝不应成为收割信任、侵犯权益的工具。平台压实责任、监管提速出拳、消费者理性清醒,是铲除假神医、假非遗、假专家生态的唯一出路。只有让虚假营销无处遁形,让每一次消费都能安心无忧,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电商繁荣与社会诚信。(郑州大学 刘梓轩)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