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27日报道,在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消费整体状况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多位专家表示,下一步,要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保持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势头。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多元领域亮点纷呈。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直观体现在数据增长与业态繁荣上。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高于2024年以来各月水平。从消费结构来看,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家用电器、通讯器材、数码产品等成为消费热点,销售情况好于上年同期,反映出居民对高品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服务消费市场同样活力四射,电影、文旅等消费蓬勃发展,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消费的增长。从区域发展来看,城市商业增速稳定,一季度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50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5.7%、5%,彰显城市消费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县域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乡村消费品增速高于城镇0.4个百分点;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5.1%。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数字化下沉带来的现代消费方式正逐步改变农村消费格局,为消费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效能持续凸显,精准施策激发潜能。政策是经济运行的“指挥棒”,在提振消费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重点任务,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有效激发消费潜能。比如,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自去年8月份加力实施以来,全国消费者累计购买相关产品超1亿台,其中今年购买已超4000万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累计换购新车376.4万辆,相当于去年置换总量的2.7倍,政策杠杆效应持续放大,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和信心。此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多部门联合出台专项行动方案,举办促消费活动等,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从多个层面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为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外贸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开拓新局。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外贸承压明显的背景下,提振消费对于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外贸拓内销具有重要意义。将更多外贸优品纳入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创新举措。通过这一活动,企业可以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有效应对外部冲击。近年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长足发展。数据显示,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中,有8.7万家企业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同比增长6.3%,经营比例达17%。目前全国已培育2200多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浙江、上海、广东等经济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率达到30%左右。未来,随着央地联动、政企协同的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必将取得新突破,为稳外贸、促消费、惠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消费市场的持续向好,是我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生动体现。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与市场的积极响应下,我国消费市场正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未来,继续巩固消费市场回升向好态势,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定将让消费这一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动力更足、运行更稳,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戴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