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丨拒当“金嗓子”干部

2025年04月29日16:22

来源:大河网

履职尽责,本是基层干部应当坚守的首要原则。但在日常工作中,光喊不做的“金嗓子”干部,常常在台上喊得山响,在台下纹丝不动,汇报时气吞山河,落实时偃旗息鼓。这种注重“腔调派头”的形式主义作风,不仅会扭曲基层干部的价值观,导致治理能力的退化,还会大量积压问题矛盾,“小问题”拖延成“大矛盾”,增加基层治理的难度。

“金嗓子”干部的滋生,是部分干部将嗓门音量高低等同于“政治态度”,将开会、发文视为贯彻落实,面对群众却推诿扯皮,憋足力气喊给上级听,田间地头习惯“小声小气”,长此以往,因回避缺乏锻炼与磨炼,面对改革攻坚的硬骨头、复杂矛盾的深水区,愈发加重因本领恐慌而选择“以喊代干”的错误导向。加之重痕迹轻实绩的考核导向和监督机制对“表态多”的纵容,不仅让“空喊不干”成为零成本游戏,助长了“击鼓传花”的避责心态,更会滋生“喊得响”胜过“干得实”的错误乱象。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嗓门”大不大,实干是关键,要构建“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政绩新生态,树立“干部锻炼在一线”的用人导向,让基层干部在急难险重中淬炼思想政治根基,让干部们少些“舞台腔”、多些“泥土味”,少点“高调门”、多点“真抓劲”。同时,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学查改”上下功夫,深学细悟“补足钙”,自查自纠“揭短板”,治本清源“见真章”,以刀刃向内的作风革命,扭转“金嗓子”的错误倾向,回归“人民至上”的初心,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誓言化作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温暖现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陶春霖)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