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00后”进入职场,他们常常因异于前辈的独特言行而“被热搜”。而在有些报道中,年轻人也被贴上“躺平一代”的标签。事实真是如此吗?
近年来,“躺平”一词风靡网络,常被用来描述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00后步入职场后,因其言行与传统观念中的奋斗形象存在差异,部分社区平台给他们贴上了“躺平一代”的标签。
事实真是如此吗?新华社的报道可谓一针见血:有的年轻人自嘲“脆皮打工人”,却在夜校点亮新的“技能树”;有的年轻人嘴上说着“佛系”,却不忘热爱而为梦想奋斗……在科研攻关、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等舞台上,年轻人从未缺席,一直在为伟大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在北京中关村24小时自习室里,一位年轻的女孩凌晨三点敲下代码,她电脑旁贴着“躺平即正义”的贴纸。这种看似矛盾的生存图鉴,恰是解码当代青年奋斗密码的密钥——在解构权威的话语狂欢中,藏着重建价值的实践理性。数据显示,00后职场人日均工作时长符合作息时间的8小时,但选择弹性工作制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用“职场考古”形容对无效会议的抵抗,却愿为乡村振兴项目连续驻村180天。他们要的不是消极地躺平,而是科学地工作。
老一辈眼中的“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了”,实则是新时代对劳动价值的重新“协商”。00后工人离职主因并非薪资,而是“无效劳动”,而是“没苦硬吃”,而是“形式主义”,而是“灯光为领导而亮”。年轻人用“整顿职场”对抗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我要躺平”而是为了“精准奋斗”,而是为了“事半功倍”,而是为了该干活的时候“拼命干活”,该休息的时候“睡到自然醒”。现在的年轻人要的是“干活时毫不留情”“休息时一路狂欢”。
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在文化传承的各个角落,年轻人正以全新方式诠释责任担当。撕掉标签,我们终将看见: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待解的密码,而真正的破译者永远是那些在解构浪潮中依然选择纵身跃入时代洪流的行动派。每一代青年都有其独特的奋斗姿态,当代年轻人的选择,实则是用他们的方式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别给年轻人张贴“躺平的一代”标签,他们的“青春奋斗”只不过是一种崭新的奋斗方式而已。奋斗不该是“彻夜不睡”,奋斗不该是“没白没黑”,奋斗不该是“打着吊水工作”,传统的“奋斗”已经不符合现代的“奋斗”了。年轻人并没有“躺平”,而是他们找到了更加科学的“奋斗姿势”!
他们只不过是不愿意“跪着奋斗”而是要“站着奋斗”!于是,他们面对领导的刁难,敢于说一句“老子不干了”!他们面对形式主义的加班,敢于表明自己不愿意搞那些“灯光为领导而亮”的事情!他们更敢于面对用人单位不公平的待遇大喊一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