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气温渐升,市民纷纷走出家门,省会郑州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5月5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晚间,省委书记刘宁轻车简从深入郑州市文创园区、商业街区等地,调研夜间经济、文旅发展等工作。
夜经济,这个近年来愈发火热的词汇,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规模超48万亿元,夜间已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河南这样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而言,发展夜经济意义更为重大。2024年,河南全年生产总值6.36万亿元、增长 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 万亿元、增长6.1%,但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足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成为 “加力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
刘宁书记在调研中指出,“发展夜经济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务实举措,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这座由老厂房改造升级而来的“网红消费打卡地”,日均客流量已超过3万人次。老工业遗存的新生,不仅彰显了城市活力,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里,刘宁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对历史建筑进行创新性保护修复和利用,培育独具特色的本土品牌、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潮文化”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留住城市记忆,以历史文化资源赋能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独特魅力和消费能级的关键所在。
做大做强夜经济,需要多方面发力。在政策层面,应借鉴江苏等地的经验,出台系统性政策文件,从科学谋划、丰富供给、加强保障、规范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比如精准谋划夜消费布局,丰富夜经济品牌内容,通过发放分时消费券、打造“夜消费地图”等方式激发消费需求;全景勾勒夜经济新形态,活跃“夜商业”、点亮“夜旅游”、倡导“夜健康”、开展“夜研学”、推动 “夜展演”;加强配套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交通配套,提供从业支撑;规范夜经济发展,建立审慎包容机制,确保夜经济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提升活力。郑州可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成果,打造如“商都夜韵”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夜经济品牌,将二七广场、德化街等传统商圈与文创园区、历史街区等串联起来,形成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夜间消费集聚区。
同时,要注重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盲目跟风。鼓励商家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差异化的消费体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光影数字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夜经济赋能,提升管理效率和消费体验。加强安全管理,压实各方责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安全管理措施落地,确保夜经济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繁荣发展。
做大做强夜经济,汇聚浓郁烟火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做大做强夜经济,不仅能激发城市新活力,更能以消费提质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期待中原大地的夜经济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汇聚起更加浓郁的烟火气,为河南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