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世界红十字日:共筑关爱生命的温暖长城

2025年05月08日13:47

来源:大河网

2025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这不仅是镌刻在国际日历上的特殊标识,更是全人类对“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礼赞与薪火相传的庄严时刻。

1863 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以来,回溯历史,红十字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镌刻在旗帜之上。在克里米亚战争的硝烟中,南丁格尔带领护士团队为伤员包扎救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里,红十字志愿者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物资;在非洲饥荒肆虐的村落,医疗团队徒步数十公里为饥民分发食物。这些跨越时空的动人场景,构成了红十字运动最鲜活的注脚。从汶川地震时,红十字救援队在废墟中搭建的临时医疗站,到新冠疫情期间,志愿者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运送防疫物资,这面旗帜始终飘扬在危机最前沿,用专业与温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挑战与危机层出不穷,人道主义事业早已突破传统的救援范畴,演变为一场汇聚多元力量的国际性社会行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从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到武装冲突中的平民保护;从公共卫生危机的协同应对,到弱势群体的长期帮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通过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出台人道援助政策,为救援工作筑牢制度根基;企业利用供应链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为灾区送去急需的物资和设备;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则深入社区一线,以“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传递关怀。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协同模式,让人道主义精神在不同领域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历史坐标上,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灾害、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难民危机、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对人道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应对这些充满挑战的时代课题,践行红十字精神不仅需要悲悯情怀,更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务实行动。我们既要提升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也要加强防灾减灾的基层建设;既要提供物质层面的帮扶,也要重视受灾群体的心理重建与社会融入。无论是为偏远山区儿童捐赠书籍文具,还是参与社区助老扶弱服务;无论是通过新媒体传播人道理念,还是加入专业救援队伍锤炼技能,每一份微小善行善举都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矢志人道,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庄严承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携手同行,是跨越国界、种族、信仰的团结力量,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值此世界红十字日,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人道主义精神,将博爱与奉献融入日常,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生命尊严,共同构筑一座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温暖长城,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人道主义精神力量。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开团)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