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别让“低级翻译”拉低景点颜值

2025年05月08日17:21

来源:大河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杭州西湖的美景,引得无数游客沉醉其中。而在旅游体验里,标识牌上准确优美的翻译,就如同锦上添花,让外国游客也能深刻领略其诗意。然而,近日苏州保圣寺罗汉塑像介绍牌上的英文翻译错误却引发热议。把滑田友翻译为“slippery Mr Tian You”,把江小鹣翻译成“Jiang small Jian”,“甪直唐塑委员会”也被翻译为“straight tang plastic committee”,这般“地狱级灾难现场”的翻译,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江南园林素有“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营造智慧,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译作“Pavilion for Whom to Sit With”,将东方意境浸润于英文字符;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化作“Midnight Bell”,让张继诗韵穿越时空。这些经典译作证明,文化转译本应是诗意的再创作,而非机械的字符转换。保圣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苏州乃至中国的文化瑰宝。而介绍牌是外界了解这一瑰宝的重要窗口,错误百出的英文翻译,就像给珍贵的文物蒙上了一层灰尘,不仅无法准确传达其文化价值,还会误导外国游客,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令人痛心的是,某些文化守护者正以“有即是好”的敷衍态度,将文化密码草草交付翻译软件。这折射出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匮乏,更是文化敬畏的缺失。文徵明设计艺圃时“十载经营方寸地”,陆子冈雕琢玉牌“日费千金而不悔”,古人对待文化细节的虔诚态度,在今天的某些管理者眼中竟成了迂腐的笑谈。当文化妆容沦为拙劣的涂鸦,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外宾的理解,更是文明传承的庄严。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全球化的今天,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入境游蓬勃发展的当下,翻译水平早已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的标尺。G20杭州峰会期间,西湖边的双语标识精准雅致,让外国政要领略东方美学;上海迪士尼的多语种服务,让全球游客感受童话魅力。苏州作为文化名城,更应以此为镜,建立专业翻译团队,邀请语言学者、文化专家共同把关;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翻译错误实时反馈机制,让游客的“火眼金睛”成为纠错利器。唯有如此,才能让“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诗意,通过准确的翻译流淌进世界的心田。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每一处翻译错误,都是对文化传播的一次损耗;每一次精准表达,都是对文明形象的一份加持。当我们用严谨与匠心对待景区翻译,让“天书”化作“妙语”,让误解转为理解,方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恒)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