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在广袤田野里大显身手

2025年05月09日10:36

来源:大河网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广为运用,将摄像模组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形成的“新农具”显著节约人工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打破“农业=落后”观念,在广袤田野里大显身手,正在掀起乡村振兴新浪潮。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业,发展人工智能将面临各种复杂挑战。农业的利润空间较小,开发和维护人工智能的成本较高,这就导致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多在试验示范阶段,传统双赢的商业模式很难让人工智能在农业上“落地”。而人工智能则是需要大量的农业数据采集支撑,让其在农业上“越来越聪明”,形成更加完整、高效的人工智能体系。所以,让人工智能从‘示范田’走向“大田”,让技术红利普惠到基层的“难题”亟待解决。

  破解“难题”,首先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需求用政策让更多科技工作者把”人工智能“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促进基层“疑难杂症”的精准及时解决。比如在蔬菜、水果的采摘中人工成本开支往往很大,人工智能设备能够高效地替代人力,执行繁重且重复的农活,从而提升作业的精确度和效率,实现采摘设备视觉识别技术精准地识别出成熟果实,再利用机械臂进行轻柔采摘,不仅减少了果实的损伤,还提升了农产品的整体品质。

  再者,精准培养既熟悉乡村振兴路径又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素养的乡镇干部、志愿者、”新农人“,协调引领人工智能在基层上“落地”。这就需要健全和完善激励关爱基层一线干部机制,各种农业配套政策落地见效,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基层保障,工资待遇、津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向乡镇倾斜,让乡镇干部、志愿者、”新农人“愿意留在基层一线,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成为推动乡村智慧转型、人才兴盛的关键力量。

  最后,各地区农业产品种植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前,其最优解本就存在,无需篡改,只需放大。利用人工智能高效地替代人力的情况下,发展绿色农产品种养,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让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躬身耕作的身影里,多了科技人才的智慧与青春,也让乡村振兴的图景愈发清晰。

  人工智能驱动的乡村振兴新浪潮,考验着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它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是回应基层农民的呼声。它以数据为基石,以智能为引擎,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村生活便捷化、乡村治理精细化,从而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智慧新篇章。(马壮、张誉涵)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