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要“有形”就是要有干的“样子”,然而,如果过于片面追求“有形”,忽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真实需求,则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看似“有形”,实则“无实”。近年来,党中央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和部门形式主义的“病灶”仍未根除,老问题和新表现交织并存。“整治形式主义”沦为另一种“形式主义”。
不敢提“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真问题”。工作“有形”,更需“有效”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整治形式主义顽疾的突破口,一个重要抓手是端正政绩观。只有明白“为了谁”,才能以百姓心为心、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要让群众监督。有没有形式主义,群众接触得最直接、最直观,是否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群众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要树立用人导向。坚决避免提拔任用靠形式主义“对上表现”的干部,大胆任用敢说真话、敢提问题的“对下负责”型干部,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工作机制,用好的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干成事,做好“结合文章”,以严格的监督保证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从而杀灭形式主义的“病毒”,推动作风强起来、实起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海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