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越狱水豚与地铁聊天,当代传播的萌系起义

2025年05月12日15:29

来源:大河网

【提要】这场萌系起义最终揭示了数字文明的生存密码:最好的传播永远是未完成态。

日前,两则新闻冲上热搜。一是扬州茱萸湾动物园的一则悬赏公告,二是南昌一中学将校长与教师的聊天记录投屏到地铁站。给人的感觉是,人类的严肃叙事正在被萌宠和领导亲手解构。

茱萸湾动物园的“通缉令”堪称年度最佳幽默:水豚“豆包”携家带口深夜潜逃,官方以追捕连环杀人犯的阵仗发布悬赏,末了却只悬赏门票一张。这样的反差像极了抖音时代的传播密码——用反恐精英的架势追捕汤圆般圆润的萌物,用谍战片的悬疑包装动物世界的日常。更绝的是评论区早已沦为段子手乐园,“让DeepSeek破案”的魔改建议与“必须批评教育”的正义宣言齐飞,活脱脱上演了一场全民参与的云抓捕真人秀。

这让人不禁想起2021年8月北京野生动物园的那场“动物模仿秀”。当人类游客打架被动物效仿时,饲养员竟煞有介事上“思想政治课”,硬是把兽栏变成了德育课堂:“打架不好,特别不好”。这场精心设计的传播预演告诉我们:当严肃叙事披上戏谑外衣,连水豚打滚都能成为解构权威的行为艺术。

如果说动物园在玩“萌系越狱”,南昌这所中学则祭出了“领导聊天裸奔”的大招。当校长的微信对话框霸占地铁广告屏,那些“抠脚大汉式”的聊天记录意外成就了年度最硬核招生广告。5.4万点赞的“就爱看真实聊天”神评,俨然是数字原住民对虚假传播的集体反叛宣言。

这场景像极了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预言的超现实版本:Z世代在地铁站偶遇绿色对话框的瞬间,犹如原始人在洞穴发现壁画的震撼。只不过壁画换成了“已读不回”的当代焦虑,咒语变成了“拍一拍”的社交礼仪。当领导层的决策过程从会议室流向公共场所,传播权力也因此完成了从精致摆拍到野生实录的基因突变。

魔幻的狂欢背后,藏着更深的传播哲学。网友对“豆包”越狱的二次创作,本质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剧本杀——每个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越狱传奇。就像《爱宠大机密》里动物们的夜间派对,当代传播早已演化为用户共创的平行宇宙。

那些看似失控的传播实验,更像是新时代的认知契约:当校长的聊天记录被显微镜式解读,当水豚越狱被脑补成《肖申克的救赎》动物版,传播的意义早已溢出原始文本。就像网友从地铁广告里解读出“老师变校长”的职场密码,真正的传播魔法发生在受众的脑洞空间。

这场萌系起义最终揭示了数字文明的生存密码:最好的传播永远是未完成态。正如仍在逃的“豆包”持续引发全民追踪,真正的传播高手都懂得在叙事里留出逃逸通道——谁能抗拒给圆滚滚的“在逃犯”编写续集的诱惑呢?在这个万物皆可二创的时代,或许传播的终极奥义就是:认真,你就输了;参与,你就赢了。

从这个角度说,从各地官员卷文旅表演引发争议,到融媒体的传播创新,从一些商家的广告引发争议,到直播带货的推介艺术,如此等等,或许应该从中受到些启发。毕竟,不管传播之道如何,在依法依伦的前提下,信息要让更多人知道。(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丁慎毅)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