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傍晚,偃师区逮寨村村委大院摆起烧烤摊。村支书创新利用闲置场地开设便民烧烤摊,同时为乡村大食堂筹措资金。
村委会,是服务群众的办公场所。夜间,转身一变成为烧烤摊,利用经营所得,为老人食堂筹集资金。洛阳市偃师区逮寨村委会的“华丽”转身,让村委会大院多了一个定位,多了一个身份,也让所在村的老年人,尽早享受到老人食堂关照,多了一份期待。烧烤摊的氤氲烟火气,不止升腾着温度,更升腾起村里老人们无限的希望。
农村老人起居饮食,是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鼓励开展村级互助性养老服务。更好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对接群众需求,需要各地主动实践。近年来,留守老人问题得到各方面关注,一些地方也从实际出发,开办起各种形式的老人食堂。解决好老人就餐问题,让老人脱离吃剩饭、将就着吃的习惯,不仅让老年人有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更减轻了外出务工子女对留守老人的顾虑。开办老人食堂,已经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刚需。
逮寨村建设老人食堂的目标很明确,态度也非常鲜明,虽然缺少资金,但却不等不靠,打好时间差,巧妙把村委大院利用起来,变身烧烤摊,既给有夜间消费的村民提供了便利,所得资金积累起来,又可以解决老人食堂筹建所需资金,一举两得,值得称道。
村委会变身烧烤摊,变化的是对村委会大院的多项“赋能”,变化的是,思路一开天地宽,方法总比困难多的主动实践,不变的是,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群众需求的持续用力。
村(居)委会,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张家长李家短的细微需求,一枝一叶的群众利益,都在村(居)委会的服务和保障下。更好发挥村委会职能作用,让村委会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主心骨,离不开村干部们的积极作为,离不开村干部们,以更新的角度,更切合的切入点,找到服务群众最佳方式。
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彰显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村委会变身烧烤摊的助民为民之举,需要坚持下去,后续老人食堂建设、运营,也需要不断完善,落实相关制度保障。只要多用心,凝聚各方力量,真正把群众的需求装在心里,群众的利益就会得到保障,就像烧烤摊氤氲的烟火气,必将温暖着群众的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