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家文物局于北京发布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相关活动信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着重强调在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文化身份的关键连接者、创新者与守护者,博物馆应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承办,首都博物馆协办,主会场设立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围绕该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博物馆,这座人类文明的殿堂、社会进步的源泉,正通过展示过往的辉煌,点亮当下的精彩,为未来注入发展的能量。
与时俱进博物馆,成果丰硕。国运昌盛,文化繁荣。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的记忆,是触摸文明脉络的实体见证,更是保护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5月18日当天,国家文物局将公布2024年度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启动“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揭晓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2022 - 2024年度)结果,公布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发展报告,公布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并举行亚洲文化遗产联盟落户北京的签约仪式等。这一系列成果,是博物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体现,绽放出博物馆建设的文明之花,结出了契合精彩时代的文化硕果。
活力澎湃新未来,活动赋能。博物馆承载历史,凝聚文明,是展现民族精气神的生动窗口。在博物馆建设中,各类活动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释放能量、赋能未来的有力支撑。主会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开启“中华文明起源展系列之:看•见殷商”展览,全方位展示殷商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以及精神生活风貌,呈现其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历史地位。5月18日晚,还将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深度展现通州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魅力。全国各地的精彩活动同样丰富多彩。浙江省将举办首届全省文博创意大会;江苏省将推出“吴地聚珍”“礼制•时尚”等主题展览,以及“爱无界•博感知”等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活动;陕西省将举办“千年之约”西安碑林博物馆之夜及系列讲座等活动;四川省和重庆市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川渝主会场活动等。从专题展览、流动博物馆、文化讲座、公益鉴定、文创发布等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到数字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特色线上活动,全方位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释放出博物馆的强大能量,勾勒出博物馆精彩的未来图景。
博物馆魅力四射,扬帆远航。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座博物馆宛如一所知识的大学校。据统计,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较2024年“五一”期间增加879.87万,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我们应大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厚滋养,以及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焕发生机,使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元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与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云观展、VR探馆、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层出不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博物馆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找准定位,必将大有可为。
博物馆,是时代进程中的文明辐射源,是社会发展的智慧加油站。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承载着人类的梦想,闪耀着文明的光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