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中旬,距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个月。学子和家长紧张备考的同时,“高考周边”也在持续火热销售。其中,“考题”显然是关注度最高也最有“文章”可做的部分。一时间,“绝密”预测卷满天飞,名师和AI齐上阵……对待种种“押题”路数,考生还需端正心态,勿被纷繁说法扰乱节奏。
高考在即,进入复习备考冲刺阶段,能够帮助考生培养手感、保持应试状态的成套试题是必不可少的。相较售价几十元的模拟试卷,一些试卷打出“预测”甚至“押题”的名号,换用厚实的牛皮纸袋包装,价格便飙升至三四百元更有甚者,干脆借助“AI押题”推出系列平台“ai试题预测神器”,还有干脆推出“扫描电子版”推出“二道贩子试题”……这些类似叫卖“押题神器”的行为,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实事求是而言,高考备考期间,通过练习试卷试题,熟悉题型,锻炼做题“手感”练练手,熟悉答题方法技巧,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等,这些都是应该的,也是备考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如果把备考等同于“押题”,且寄托押宝于“押题神器”,这不仅是备考“备偏了”,而且还会无形中影响“备考定力”,烦扰备考状态,实在是得不偿失。
备考不是“押题”,也无需“押题神器”。一方面,“押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按照国家考试组织管理规定,高考考题是国家机密,实行命题负责制,如果被押中原题,那么就是严重的命题安全事故,会依法追责处理。所谓的“押题”恐怕也仅仅是题目和内容近似而已。其实纵观每年高考后纷嚣其上的所谓“押中题”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自我粉饰的想当然罢了。
另一方面,从备考自身的行为意义角度而言,备考很大程度是“备人”。就是让考生备好迎接高考的身心最佳状态,备好最佳考场发挥状态,备好最佳应对高考和招生的理性应对状态。这里面,虽然备考试题试卷不可或缺,但最关键的是练练手,或者通过复习巩固提升,尽快在知识综合运用方面查漏补缺,迎头赶上。因而,对于备考而言,上述认识和行为层面的“备考定力”,才是真正的备考重点和关键。
同时,备考也是备学校、老师和家长,这是从如何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应考状态、良好的学习提升氛围、不受干扰的应考心理素质提升巩固等。如果备考偏离了“备人”的“应考状态涵养准备”,那么备考注定是失却了定力和方向,偏离了初衷和目的,其备考成效可想而知。
很显然,所谓的“押题”或“押题神器”,不过是炒作的噱头而已,而那些贩卖“押题神器”等行为,除了借助炒作牟利的丑陋之外,更会形成一种干扰应考氛围和考生状态发挥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些贩卖盗版资料、夸大宣传、借助高考备考吸睛效应出售超出实际效应产品等行为,更是涉嫌违反广告法、著作权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违法违规之为,对这些行为不仅教育部门和学校、老师要通过积极正面引导,让考生和家长擦亮慧眼,不至于坠入炒作骗局,同时公安、网信、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部门还要主动而为,从净化备考环境、保障高考安全、打击高考诈骗等角度发力,对上述炒作备考概念的产销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于那些为“押题神器”“备考神药”等提供经营便利的平台电商,也要依法查处并从严追责,还备考健康理性氛围,为平安高考和高考阳光公平保驾护航。(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