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国际家庭日。
家,是一道墙,隔离了忧伤,再多风雨能抵挡;家,是一张网,捕捉了阳光,给予无限的能量;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永恒的向往,家是心灵的方向,家是快乐的光芒。家庭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家人见证了我们喜怒和哀乐、成长和收获……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对家庭温暖的礼赞,更是在提醒我们:家庭家风建设不仅关乎个体的幸福,更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而回家吃饭这一日常行为,正是开启良好家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体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看似寻常的家庭用餐场景,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和情感价值。当家庭成员围坐餐桌,孩子叽叽喳喳分享校园趣事,父母絮絮叨叨叮嘱添衣保暖,夫妻间相视一笑的生活默契……良好家风无不在这热气腾腾的饭菜里悄然发酵。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通过一家人在一起日复一日地饮食起居和言语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使得良好家风得以在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回家吃饭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自觉和行为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大力整治“舌尖上的腐败”,坚决抵制违规吃喝、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回家吃饭,不仅是对纪律要求的严格遵守,更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途径。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从酒局饭局回归家庭餐桌,有助于党员干部摆脱复杂的人情关系“围猎网”,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从甜蜜亲情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校准思想和行动的方向,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就是全社会的精神风貌。党员干部作为全社会的“关键少数”,更应以身作则,将回家吃饭作为涵养良好家风、锤炼过硬作风的重要抓手。通过一次次的家庭团聚,在粗茶淡饭里品出幸福滋味,在家长里短中筑牢家风根基,更好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廉洁文化,始终以良好的家教家风带动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唯有如此,方能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为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家庭基础。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