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在液态文明的褶皱里书写城市节水新篇章

2025年05月15日21:23

来源:大河网

 当上海苏州河畔的“液态博物馆”用全息投影重现江南水网千年变迁,当成都天府绿道铺设的透水地砖在暴雨中“畅饮”雨水,当深圳前海智慧水务平台以0.01秒/次的频率更新全城水脉数据……2025年5月11日到17日,全国第三十四届城市节水宣传周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城市节水”为主题的活动开启,将一场年度“节水运动”升维为城市文明的新形态,在液态文明的褶皱深处书写出城市节水新篇章。

毋庸置疑,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启动一场事关“海绵城市”的“液态革命”,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势在必行。正如,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调蓄池”三位一体系统,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年节水达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一个昆明湖。这种“用城市肌理呼吸雨水”的生态设计,使节水从管道末端治理转向城市空间重构。当北京中学生在校园雨水花园观测水质时,他们记录的不仅是数据,更是城市文明与自然循环的对话密码。

如今,“节水文明”早已超越简单的行为倡导,成为破解“城市病”、重构人水关系、重塑文明底色的关键变量。正如,山东济南水务集团打造的“噪声控漏体系”,通过AI算法解析管网震动频率,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从9.16%降至6.6%,年节水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2.5个大明湖。这种“用芯片感知水脉”的科技范式,使节水从居民“拧紧水龙头”的个体自觉,升级为城市“血管清淤”的系统工程。

当然,真正的节水不只是拧紧水龙头的机械动作,而更是重构“人—水—城”关系的哲学革命;不只是统计节水量时的数字游戏,而是守护地球液态基因的生态救赎。正如,在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节水文明论坛”上,中国、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学者共同发布《沙漠绿洲节水伦理宣言》,提出“水权即生存权、节水即发展权、护水即生态权”的三重伦理框架。这种“用东方智慧滋养全球治理”的探索,使节水从技术命题升维为文明对话的纽带。

总之,在这个“液态文明”的时代,每一个节水马桶的冲水声都是对地球的温柔告白,每一滴回收的空调冷凝水都在书写文明延续的密码。当2025年的节水宣传周开启时,无论是那些在社区节水课堂认真记录的老人,还是在校园实验室调试水循环装置的少年,或是在工厂中控室监控水耗曲线的工程师,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人类文明“液态守护者联盟”——真正的文明,隐藏在对每一滴水的虔诚守护之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吕海峰)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