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缺考为义,补考为公

2025年05月16日17:41

来源:大河网

在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山东小伙姜昭鹏为救助突发疾病的同学,毅然放弃职教高考语文考试,这一壮举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性的光辉。而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迅速回应,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补考,更是让这场关于“义”与“公”的故事,有了温暖且公正的结局。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德,更彰显了教育系统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其背后蕴含的多重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姜昭鹏的选择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同学生命危急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将个人利益置于身后,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义”的真谛,为同龄人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善良与勇敢。同时,这一事件引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传递了正能量,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有助于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启用副题安排补考的决定,更是教育公平的有力彰显。《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缺考的考生,应给予适当的补救措施。姜昭鹏因救助同学缺考,属于特殊的正当理由,考试院的做法严格遵循了相关政策法律要求,既保障了考生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公正。这一决定向社会表明,教育公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不会因为意外情况而缺席,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规则之下,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

缺考为义,补考为公。要将这种公平正义落实到位,还需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在信息收集与核实方面,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与医院、急救中心等机构建立信息共享通道,当出现类似突发情况时,能迅速获取准确信息,第一时间对考生的缺考原因进行核实,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在副题启用流程上,要进一步优化。提前建立完善的副题题库,并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和启用标准,确保副题的难度、题型等与原题保持一致,避免因试题差异影响考试公平性。同时,可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副题启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整个流程公开透明。

此外,还应关注考生的心理状态。经历这样的突发事件后,考生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为考生提供考前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迎接补考。同时,在补考结束后,也应对考生进行后续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系统的温暖与支持。

救同学缺考,补考彰显公平正气。小伙姜昭鹏为救同学缺考是人性之善的闪耀,而补考的安排则是制度之公的彰显。当个人的“义”与教育的“公”相遇,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温度与公平的社会图景。希望未来这样的暖心故事能不断上演,让正义与善良在教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