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行业竞争中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此次约谈恰似一剂“退烧针”,既有让外卖行业从“补贴内卷”转向“规则重构”的用意,更蕴含着数字经济时代“效率与公平”的深刻命题。
“你还记得上一次点外卖要多少钱吗?最近京东外卖着实火了一把”。这场外卖行业的“三国杀”,始于京东以“零佣金”和“骑手五险一金”为矛高调入局,美团、饿了么则以百亿补贴为盾应战,2025年的春天彻底被外卖平台的“一分钱奶茶”“零元大餐”点燃。然而,资本的狂欢背后是代价的转嫁。京东外卖等新业务一季度亏损13.27亿元,美团投入14亿元填补骑手社保缺口。当平台用百亿补贴制造虚假繁荣时,真正的成本正悄然转嫁给产业链最脆弱的环节。商家被迫接受20%的佣金抽成,骑手在暴增订单和系统算法下疲于奔命,消费者则用肠胃健康为食品安全漏洞买单。有人简单算了一账,实付价格在16-17元的外卖,到商家手里的毛利润可能只有3-5元,骑手也只有2-4元。在“外卖”算法的驱动下,骑手的汗水、商家的亏损与食品安全隐患都成了无人问津的代价。
这种背景下,监管的及时介入,恰似给脱缰的野马套上缰绳。五部门约谈不仅剑指“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顽疾,更为外卖行业划定经营底线: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监管部门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摒弃“二选一”、激进补贴等操作,转而聚焦食品安全、骑手权益、商家生存等核心问题。平台企业必须卸下“流量为王”的包袱,从“补贴内卷”的泥潭里走出来,把精力放在骑手、商家、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上,才能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
技术进步需服务于人性温暖,外卖行业关乎的是“舌尖上的民生”。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外卖行业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批判,而是多方共生的智慧。当京东用智能调度系统提升配送效率,当美团用区块链技术追溯食材源头,当饿了么试点“环保包装积分兑换”,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发现。无锡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制度的尝试,上海“食安封签”办法的管理升级,武汉将零工纳入社保体系的探索,都印证了制度理性和市井烟火共存的可能性。当技术赋能行业创新,当平台关注人性温度,当规则成为发展支撑,算法将不再是“压榨工具”,而是托举行业的“温暖掌心”。
北宋王安石曾疾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今日的外卖行业或许正需这般破釜沉舟的勇气,摆脱“以补贴换流量”的老路子,把心思放到提升服务质量上,攒足能扛过行业波动的硬实力。等补贴带来的虚假繁荣消失后,只有尊重市场规则的企业,才能让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外卖行业长久地热闹下去,才能让消费者放心地点一份“外卖”。(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任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