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凤阳鼓楼“瓦片惊魂”,敲响的不只是建筑质量警钟

2025年05月21日11:41

来源:大河网

瓦片大面积脱落、烟尘滚滚、响声不断……19日晚,多条标题为“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媒体报道,目击者称“瓦片脱落过程持续有一两分钟”,当前现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已安装完成。

这起意外事件,虽万幸无人员伤亡,但影响远不止于表面。凤阳鼓楼,绝非普通建筑,其台基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承载着600多年的历史厚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明初都城规划的重要见证,其楼宇虽为1995年重建,却同样在当地文化脉络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荣耀。

面对突发状况,当地政府部门迅速反应,接连发布两条通报,第一时间告知公众鼓楼楼宇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的实情,以及“无人员伤亡”的安心消息,并通报了后续的调查举措。这份及时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彰显出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与担当。然而,通报中提及的“1995年重建”“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等信息,却又引出更多疑问。修缮竣工未满一年半,为何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瓦片脱落?是设计方案存在缺陷,施工过程偷工减料,还是验收环节把关不严?种种猜测在公众心中蔓延。

回顾近年来各地的建筑安全事件,类似情况并非个例。一些公共建筑、历史建筑在修缮后短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威胁民众安全,损害城市形象。这些现象背后,往往是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责任缺失。设计方可能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建筑实际需求与质量标准;施工方受成本与工期压力,违规操作、使用劣质材料;监理方未能履行职责,对施工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而监管部门日常巡查与验收时,也可能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事件,不仅关乎建筑本身,更关系到文物保护、城市形象以及民众对公共事务的信任。当地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接下来,调查必须全面、深入、透明,从设计图纸到施工日志,从材料采购到现场监理,每一个环节都要彻查,给公众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真相。同时,以此为契机,对区域内所有文物建筑、公共建筑进行全面排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维护,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古建筑是历史的馈赠,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记忆与灵魂。保护好它们,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凤阳鼓楼的这场“瓦片惊魂”,敲响的不只是建筑质量的警钟,更是对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与责任担当的深刻警醒。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让古老建筑在岁月中安然屹立,继续讲述它们的传奇故事。(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雯婧)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