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罔顾适配度的中药餐饮,注定是营销噱头

2025年05月22日09:25

来源:大河网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来餐饮界刮起了一股“万物皆可配中药”的养生风潮。传统中药材大胆跨界,成为奶茶、咖啡、面包、冰激凌里的新宠,在线上线下“圈粉”了大批年轻消费者,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打卡”热潮。中药餐饮火热“出圈”的同时,如何平衡好传统与创新、兼顾专业性和适配度,从一时的“网红”现象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长红”产业,仍然需要一些“冷思考”。

中医理论中的“药食同源”确实有其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食物都能成为中药的一部分。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激凌等所谓的中药食品,以及那些食客络绎不绝的药膳餐厅之所以受欢迎,并非因为它们具有神奇的养生效果,而是因为它们的新颖性吸引了年轻人,同时也包括了一些人的盲目追随。

在食品加工、烹饪、调制的过程中融入中药成分,制成中药食品或饮品,这种做法被误认为是“食药同源”的体现,实际上是对这一概念理解不足。那么,究竟什么是“食药同源”呢?“食药同源”指的是许多食物本身具有药用价值,食物与中药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简而言之,我们日常食用的五谷杂粮等,本身就具有类似中药的效果,这才是“食药同源”的真正含义。

回到中药餐饮的话题,如果将中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融入食品和餐饮中,能否真的能够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这一点尚存疑问。实际上,要使中药在餐饮中真正发挥其保健、养生以及治疗的功效,必须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这包括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兼顾专业性和适应性,而不是仅凭我们的主观想象所能决定。

众所周知,中药的使用讲究剂量的准确性,只有适量的中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而市面上的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激凌等产品,往往忽视了剂量的重要性,脱离剂量谈药效,无异于“无稽之谈”。

那么,这就要求制作中药餐饮的人员必须对中药材的成分、药理了如指掌,并掌握中医的相关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将中药与食品合理搭配。然而,现实中的许多餐饮经营者可能并不具备中医专业资格,难以达到这些要求。

再者,每个人的体质各异,所需的中药调理和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但现实中的消费者往往没有经过中医师的诊断,就随意选择中药食品,这样的做法很难达到预期的健康养生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中药餐饮虚高的价格中含有不少水分。尽管中药餐饮和中药食品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但许多中药领域的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甚至,一些资深中医师反对盲目追求中药餐饮,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支付“智商税”。

归根结底,中药餐饮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保健养生的真正解决方案。中药与食品饮品的跨界结合,迎合了年轻人对新奇事物的追求,从而在餐饮界掀起了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潮流。然而,一旦中药餐饮的保健养生功能被现实所否定,这股潮流也将随之消退。中药餐饮可能只是一时的“虚火”,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齐超)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