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庄中医医院生产销售的“中药液”涉嫌添加安眠药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个别医疗机构为追求速效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径,更让本就备受争议的中医药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安全性、有效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类似“中药掺西药”的乱象屡禁不止,不仅损害患者健康,更动摇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基础。究其原因,既有利益驱动下的行业失范,也有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更折射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是部分医疗机构在利益驱使下背离了中医药的核心理念。中医药历来强调“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讲究天然药物的温和调理。但现实中,一些机构为追求速效以吸引患者,或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惜在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此次涉事医院的“中药液”若确含安眠药,显然是为了制造立竿见影的催眠效果,从而夸大宣传、牟取暴利。这种短视行为不仅违背中医药“治本”的理念,更将患者健康置于风险之中。其次是行业标准不够明确,监管存在漏洞。中药制剂成分复杂,部分中成药与西药复方制剂的界限并不清晰,这给不法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机。虽然我国对药品生产有严格规定,但在基层监管执行层面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中小型医疗机构自制制剂的监管往往力有不逮。
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最直接的危害是对患者健康构成威胁。安眠药作为处方药,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擅自添加可能导致患者药物依赖或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对长期服用此类“中药液”的患者来说,不仅无法获得真正的中医疗效,还可能因不明成分的相互作用而危害健康。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加剧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近年来,从权健事件到各种虚假宣传,中医药行业本就面临严峻的信任挑战。此次正规中医医院涉嫌违规操作,无疑会让更多人对中医药的可靠性质疑。这种信任一旦丧失,将严重阻碍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首要的是强化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自制制剂的飞行检查,建立更严格的抽检制度,特别是对宣称有特殊疗效的中药制剂要重点监管。同时要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内部人员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其次是推动行业自律,重建职业道德。中医药行业协会应当制定更严格的行业规范,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机构实施行业禁入。医疗机构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制剂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帮助公众识别虚假宣传,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把控和诚信经营。石家庄中医医院“中药液”事件再次敲响了药品安全的警钟。只有多方合力,既加强外部监管,又推动行业自律,才能真正守护中医药的声誉,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为先、诚信为本的原则,让这一传统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广西大学 吴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