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冒犯式幽默”不是餐饮业的调味料,而是品牌毒药

2025年05月29日15:06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云南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在曹氏鸭脖连锁门店用餐时发现麻辣烫碗沿刻着“碗底有惊喜”,但碗底却赫然印着“你像猪一样能吃”的文字。 “一点都不好笑,只觉得不尊重。”该发帖人直言被冒犯。

5月27日,该曹氏鸭脖连锁店铺老板曾女士向上游新闻记者回应,“你像猪一样能吃”的麻辣烫碗的确在店铺中有使用,是她去年11月份自行定做的。“我刷到短视频平台有类似的标语,觉得有趣还是特意去买的。”曾女士反复强调,店铺的初衷绝非恶意侮辱消费者,同批次还订购了其他标语的碗,比如“吃完了棒棒哒”、“免单”、“返现两元”、“饮料一瓶”等,如果顾客不能接受“你像猪一样能吃”的标语,可以在称菜的时候就告知店内员工,不使用这个碗盛菜,提前避开。

把侮辱当幽默,把冒犯当创意,这种低劣的营销手段早该被扔进餐饮业的垃圾桶。商家辩称“只是开玩笑”,可消费者凭什么要为你的恶趣味买单?碗底写“你像猪一样能吃”,和当面骂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前者披了一层“互动营销”的遮羞布罢了。真正的幽默让人会心一笑,而不是让人吃完饭后憋一肚子火。  

更可笑的是门店的补救措施——称菜时提前告知“可以换碗”。难道消费者进店吃饭还得先签一份“接受侮辱条款”?餐饮业的核心是服务,不是整蛊。顾客花钱是为了吃饱吃好,不是为了配合商家玩一场“语言霸凌”的烂梗游戏。如果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再花哨的营销也只是自嗨。  

曹氏鸭脖的争议不是第一次了。从“变态辣”的猎奇营销,到公开使用工业辣椒精的“科技与狠活”,这家品牌似乎总在试探消费者的底线。但餐饮行业不是马戏团,顾客也不是来看杂耍的。短期流量或许能带来热度,但长期透支的是品牌信誉。当消费者想起曹氏鸭脖就联想到“被骂”或“科技辣”,谁还会为它买单?  

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认为一句玩笑无伤大雅。可问题在于,餐饮业是服务业,不是段子手大赛。顾客的体验不该成为商家抖机灵的试验品。如果真想玩互动,不如把碗底标语换成“送你一份小吃”或“感谢光盘”——既有趣又暖心。非要学网络烂梗,结果只能是“梗凉了,店也凉了”。  

餐饮品牌要想长久,靠的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实打实的口味和服务。把心思花在如何骂顾客“像猪”上,不如想想怎么把鸭脖做得更好吃。毕竟,消费者可能原谅一次糟糕的玩笑,但绝不会原谅一家永远学不会尊重的餐厅。(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志高)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