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朱媛媛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17日离世,众多演艺界人士发文悼念。然而,在公众沉浸于悲痛之时,在21日下午一位医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组朱媛媛生病住院的照片,被广为转发,不少网友看到后都对此质疑 :身为医生,公开发布患者住院照片,这样的行为是否妥当?虽然这名医生后来删除了相关的信息,但这样的行为依然值得人们深思。
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是医生的天职,保护患者隐私更是医生应当遵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虽然也有网友表示该医生是经过患者家属的同意才发照片来缅怀逝去的好友,但是无论患者家属同意与否,“公开患者住院照”的行为无疑是将职业操守抛诸脑后。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将自己的隐私和健康托付给医生,是基于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信任。个别医生的突破患者隐私红线的举动,不仅会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二次伤害,也正在侵蚀着整个医生行业的信任基石。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后面的都得跟着倒。医患信任一旦“倒塌”,修复起来将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整个医疗行业都应深刻反思并采取行动,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医院和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患者隐私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够清楚认识到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并培养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当然,除了医疗行业要准确落实外,相关法律也应精准打击此类行为,将这样的行为遏制在思想的摇篮里,加大对侵犯患者隐私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医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面向公众也要积极进行普法宣传,让患者能够意识到在适当的时候自己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也是最不容忽视的是对于医生个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将保护患者隐私牢牢刻在骨子里,要形成一种意识,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做出违背职业操守的事情。
这起事件为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患者隐私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守护好患者的隐私,重建和维护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助力医疗行业守住患者的信赖和尊重。(大理大学 陈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