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考生和家长们都在为这场重要的考试全力以赴。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大肆推销所谓的“聪明药”,声称服用后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从而提升考试成绩。面对这种虚假宣传,官方已辟谣,家长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上当受骗。
所谓的“聪明药”,其主要成分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阿德拉等,这些药物原本是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嗜睡症的处方药 ,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精神药品。健康人服用“聪明药”,不仅不会变得更聪明,反而会带来诸多严重危害。从生理层面看,它可能导致失眠、焦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还会产生药物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戒断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从心理层面而言,“聪明药”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削弱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每年都有许多因服用“聪明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案例。曾有一位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家长为了让他在高考中更上一层楼,给他服用了“聪明药”。起初,他确实感觉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但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大把掉头发、整夜失眠,精神状态越来越差。高考结束后,他被诊断为药物成瘾,不仅高考成绩受到影响,身体健康也受到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自行加大药量,结果导致精神错乱,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聪明药”绝不是提升成绩的捷径,而是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毒药。
“聪明药”的泛滥,背后是一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求成的心理,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大肆宣传“聪明药”的神奇功效,吸引他们购买。这些药物往往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证,有些甚至是假药或含有毒品成分。而一些非法代购、销售“聪明药”的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面对“聪明药”的诱惑,家长和考生要保持理性,认清其危害。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真正能够提高成绩的,是平时的刻苦努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态。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所谓的“聪明药”。同时,考生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抵制“聪明药”,靠自己的实力去迎接高考挑战。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聪明药”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代购“聪明药”的行为,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要加大对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家长和考生对“聪明药”危害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和老师也应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聪明药”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竞争意识。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也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在这个关键时刻,家长和考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莫让“聪明药”毁了孩子的未来。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考生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考试环境,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大理大学 董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