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红船,信念的颜色

2025年06月30日13:06

来源:大河网

烟雨南湖,一叶红船。它静静停泊,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信念,凝聚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适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红船精神”20周年,回望这艘承载着初心的“母亲船”,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温度,更是照亮未来征程的信念之光——那信念,红得炽热、红得耀眼,是涌动在时代脉搏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基因。

2025年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走进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有以毫米计的精细件,也有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大块头;生产线上,智能机械臂正精细作业,各项参数实时显示。回忆起“过去的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进而谈到“今天我们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感慨地说:“这条路走对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和信仰,前赴后继、百折不回,以坚不可摧的强大精神力量,带领人民救国、兴国、强国,铺就中华民族不断向上登攀的阶梯。

“红船精神”是涌动在时代脉搏里的精神基因。当年,共产党人在小船上点燃的,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从嘉兴南湖那艘小小红船,到如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股精神贯穿始终,让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20年前,总书记凝练出“红船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鲜亮底色。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对精神基因的深刻把握。从南湖上的低声密语,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到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这条红船始终锚定航向。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秘诀,就藏在红船摇曳的波纹里。这话没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像一粒种子,在历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总书记说红船所代表的是时代高度、发展方向、奋进明灯,这是历史的结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生动例证,那些企业家们秉持着“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在市场浪潮中奋勇搏击,才有了如今“蚂蚁”“大象”齐头并进的繁荣景象。在科技创新领域,科研人员勇攀高峰,突破一个个技术瓶颈;在改革开放前沿,各地大胆探索,推出一个个创新举措。首创精神就像一把利剑,劈开前进道路上的重重荆棘,让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引领中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信念,是红船最坚韧的“龙骨”。南湖的红船能承载中国革命的希望,正因它凝聚着“理想比铁硬”的信念,这是红船最动人的地方。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一组数据震撼人心:中共一大13位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这群年轻人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毅然扛起救亡图存的大旗。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们心中那团信念的火焰,从未熄灭。就像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黑暗的火炬。这信念,支撑着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中,在抗疫救灾的第一线,无数共产党人依然在用行动诠释着这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信念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就像红船不惧风雨,信念让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越是艰险越向前。正如一位老红军所说:“当年我们跟着党走,不是因为知道这条路一定能成,而是相信这条路必须走。”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信念的火种不熄,我们就能跨越艰难险阻,向着光明奋勇前行。

“红船精神”,更是永不停歇的“动力引擎”。“红船精神”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在于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积贫积弱的旧模样,但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依然横亘在前:科技创新遭遇卡脖子难题,经济转型面临阵痛,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红船精神”的引领。它提醒我们,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遇到多少挑战,都要保持敢闯敢试的锐气。当我们把“红船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就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传奇。一位基层干部说得好:“‘红船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标尺。”

南湖的水依旧清澈,红船的漆依然鲜亮。这颜色,是信念的颜色,是初心的颜色,更是未来的颜色。从南湖红船到时代巨轮,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念;改的是面貌,不改的是初心。“红船精神”,早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和力量。让我们铭记红船,铭记那信念的颜色,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信念的颜色不褪,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