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光辉日子。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回首党的百余年征程,不禁心潮澎湃;展望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是信心满怀。是的,站在今天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和中华儿女都必将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说起伟大建党精神,其实,它的内涵非常丰富,集中体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三十二个字。这一精神诞生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回溯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到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凯歌,到新中国的成立曙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信念,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我们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党的伟大精神中传承优良作风、增强使命担当,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转化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实践,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的过硬本领。唯有如此,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向前。
对百余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最好弘扬,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而言,胸前的党员徽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为民服务的承诺。从“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到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面对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常思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通过一次次重温入党誓词,不断叩问初心、校准航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把对党忠诚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书写出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依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起强国复兴的磅礴伟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吕海峰)